朱子伦理思想与明清徽州商业伦理观的转换和建构(7)
(121)(明)汪道昆:《太函集》卷77《荆园记》,第1578页。 (122)(明)汪道昆:《太函集》卷18《蒲江黄公七十寿序》,第381页。 (123)(明)汪道昆:《太函集》卷54《明故处士溪阳吴长公墓志铭》,第1142页。 (124)(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37《叠居奇程客得助 三救厄海神显灵》。 (125)(明)汪道昆:《太函集》卷55《诰赠奉直大夫户部员外郎程公暨赠宜人闵氏合葬墓志铭》,第1146页。 (126)(明)汪道昆:《太函集》卷29《范长君传》,第638页。 (127)(明)汪道昆:《太函集》卷54《明故处士溪阳吴长公墓志铭》,第1143页。 (128)《汪氏统宗谱》卷168。 (129)《江氏统宗谱》卷116《弘号南山行状》。 (130)(清)吴伟业:《梅村家藏稿》卷52《汪处士传》,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版。 (130)(明)汪道昆:《太函集》卷16《阜成篇》,第372页。 (132)歙县《泽富王氏宗谱》卷4。 (133)《许氏统宗世谱·处士孟洁公行状》。 (134)民国《丰南志》卷8《艺文志下·碑记·溪南吴氏祠堂记》。 (135)叶显恩:《儒家传统文化与徽州商人》,《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136)陈其南:《明清徽州商人的职业观与家族主义》,《江淮论坛》1992年第2期。 (137)李琳琦:《传统文化与徽商心理变迁》,《学术月刊》1999年第10期。 (138)(清)黄宗羲著、沈芝盈点校:《明儒学案》卷10《姚江学案》,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98页。 (139)详见(美)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0)歙县《许氏世谱》第5册《平山许公行状》。 (141)(明)曹嗣轩编,胡中生、王夔点校:《休宁名族志》卷1,黄山书社2007年版,第155页。 (142)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第245页。 (143)“理想型”研究是韦伯提出的理解社会科学的对象因果关系的方法论的工具,“理想型是依据客观的可能性与适合的因果连关的原则,从杂多的社会现象中舍弃偶有的因素而抽象出本质的因素所构成的理想化的类型概念。理想型构成的意义是在提供因果关系的认识手段,将现实的对象与理想型相比较,由此测定现实诸现象的性质及其发展情况……于是可见理想与现实之间尚有一段的距离。”参见曾霄容:《哲学体系重建论(下)》,台北青文出版社1981年版,第399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