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简子与孔子史迹述略
从春秋末年起,连同整个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影响重大、意义深远的变革时期。王夫之在其名著《读通鉴论》中,称之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春秋时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动荡,原本天子、诸侯、大夫、士的等级被僭越颠倒,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更是“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以何种目光审视这一动荡的时代,以何种作为开拓历史的未来,就成为当时的有识之士首先要面对的重大问题。作为晋国政治家的赵简子与作为鲁国思想家的孔子无疑是当时世人瞩目的风云人物。而就是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二位巨子开始了思想与政治上饶有趣味、耐人思索的往来交锋。 首先,分别来看赵简子和孔子的所处诸侯国的历史背景。《史记》卷43《赵世家》记载: 赵武续赵宗二十七年,晋平公立。平公十二年,而赵武为正卿。十三年,吴延陵季子使於晋,曰:“晋国之政卒归於赵武子、韩宣子、魏献子之後矣。”赵武死,谥为文子。文子生景叔。景叔之时,齐景公使晏婴於晋,晏婴与晋叔向语。婴曰:“齐之政後卒归田氏。”叔向亦曰:“晋国之政将归六卿。六卿侈矣,而吾君不能恤也。”赵景叔卒,生赵鞅,是为简子。[1]1786 赵简子所处的晋国正值韩、赵、魏、范、知、中行“六卿”当政之时。时代潮流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政出家门,瓜分公室”的新格局。晋自献公“尽杀诸公子”以来,几代晋君一直推行遏制公族的策略。晋君此举本是为了防止诸亲贵篡夺国家政权,但却为异性卿族在晋国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赵氏这支异性卿族曾有赵衰、赵盾时期的辉煌,也经历了“下宫之难”低潮。赵氏孤儿赵武去世,谥号为“文子”。赵文子生了儿子景叔。赵景叔去世,就把赵氏兴盛的大业托付给了儿子赵鞅。这位赵鞅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赵简子。赵鞅,字志父,简子则是他身后的谥号。仅从赵鞅的字来看,我们就可以大略推想得出这位赵鞅作为“赵氏孤儿”的嫡孙所承载的家族使命。“志父”,顾名思义,孔子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2]51这也正如《中庸》所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2]27赵鞅从小就有着奉先思孝的道德品质,而这其中孕育的深切含义又时时刻刻激励着他不忘历史使命而振兴赵氏。是时,“晋益弱,六卿皆大”。赵氏宗主赵鞅也正是按照“志父”的追求继往开来,奠定了赵氏腾飞的坚实基础。 再看孔子所处时代背景,《史记》卷47《孔子世家》记载: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於陈蔡之间,於是反鲁。……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是时也,晋平公淫,六卿擅权,东伐诸侯;楚灵王兵强,陵轹中国;齐大而近於鲁。鲁小弱,附於楚则晋怒;附於晋则楚来伐;不备於齐,齐师侵鲁。[1]1909-1910 《论语·子罕》也记载;“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2]110说明孔子少年时代曾从事过各种劳动并掌握多种谋生技能,但他的仕途并不因为他的才能而一帆风顺。相对于异性卿族把持的晋国而言,孔子所处的鲁国却由同姓公族“三桓”把持。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史记》卷33《鲁周公世家》记载:“鲁由此公室卑,三桓强。”总之,晋鲁两国同样面临“政权下移”的情形,正如《盐铁论·禁耕》中所说:“三桓专鲁,六卿分晋”。可见,赵简子和孔子所处的国家都是具有内忧外患的,他们二人的忧患意识都十分强烈。然而,孔子选择了固守尊卑,维护周礼;赵简子则选择了顺应时代,改革进取。 一、赵简子与孔子同子太叔的交游 早在赵简子和孔子相识之前,郑国的子太叔是他们共同尊敬的贤者。在战乱动荡的时代,郑国的相对稳定,吸引了赵简子和孔子的目光。而赵简子和孔子早期的思想能够通过他们与郑国子太叔的交游而推想得出。 子太叔,姓游名吉,年少有仪度,支持子产改革,受到重视,为春秋时郑国正卿。郑定公八年,继子产执政,世人尊称其子大叔。《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翫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降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3]1421-1422 子太叔的治国思想,秉承子产的遗风。对于为政之时的宽猛之道,子太叔与孔子是有着许多共同的精辟见地。孔子对于子产的尊敬,来源于对于郑国安定的由衷佩服。《左传》襄公三十年记载郑国子产执政,“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3]1181从而郑国大治。孔子指出:“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3]1192这也表现出了孔子对于郑国子产和子太叔为政思想的赞同。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