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赵简子与孔子史迹述略(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邯郸学院学报》 杨金廷 张润泽 范 参加讨论

三、赵简子、孔子对于阳虎的历史评价
    阳虎是鲁国权臣季平子的宠臣,鲁定公五年六月,季平子到鲁国东部视察,在归途死在了房地。季桓子继承了卿位。阳虎利用这个时机,软禁了季桓子,从而驱逐了自己的政敌仲梁怀,一并杀掉了他的许多同党。目的达到以后,阳虎同季桓子在稷门起誓,对于软禁的事情互不报复,然后才把季桓子放回。当时的鲁定公受制于权臣,而权臣中季氏又最强,阳虎通过牵制季氏掌控了国家的权力。阳虎和孔子的恩恩怨怨也就从此结下。
    《史记》卷47《孔子世家》记载:“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於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1]1919孔子打算到陈国,经过匡地,因为孔子与阳虎长得十分相像,险些将孔子围困致死,后来,匡人知道认错了人,这才放了孔子师徒。仅从此事来看,孔子对阳虎的态度可想而知。
    《左传》定公六年记载:
    夏,季桓子如晋,献郑俘也。阳虎强使孟懿子往报夫人之币。晋人兼享之。孟孙立于房外,谓范献子曰:“阳虎若不能居鲁,而息肩于晋,所不以为中军司马者,有如先君!”献子曰:“寡君有官,将使其人。鞅何知焉?”献子谓简子曰:“鲁人患阳虎矣,孟孙知其衅,以为必适晋,故强为之请,以取入焉。”[3]1557
    赵简子听闻阳虎想要投奔晋国,认为鲁人已经开始讨厌阳虎了。但赵简子并未表态,而是冷静地观察时局。阳虎仿佛也预感到了自己的境遇不妙。故此,他一面拉着鲁定公和季氏家族在周族的祖庙结盟,诅咒:“谁有二心,天诛地灭。”一面打起了孔子的主意。孔子在鲁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阳虎就准备拉拢孔子,借以提高自己的威望、巩固自己的地位。孔子对阳虎的态度仅从闭门不出这一点就可以略知一二。
    《论语·阳货》记载: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馈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智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2]175
    阳虎这时“馈豚”是有深意的。《史记》卷47《孔子世家》记载: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1]1907
    孔子少年时“贫且贱”,阳虎对他十分轻视。而阳虎当权,又要邀请孔子,阳虎这种前倨后恭的态度对孔子来说,可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祖庙的盟誓只不过是空泛的形式,孔子的对答也只不过是委婉的回避。阳虎见形势不妙,就抢先发动叛乱,并劫持了鲁定公。对此,孔子大骂阳虎乃是“陪臣执国命”的“乱臣贼子”。直到孔子晚年作《春秋》之时还耿耿于怀,大骂阳虎为“盗”。阳虎叛乱,在鲁国不得人心,最后以失败流亡告终。
    《淮南子·人同训》记载:
    阳虎为乱于鲁,鲁君令人闭城门而捕之,得者有重赏,失者有重罪。围三匝,而阳虎将举剑而伯颐,门者止之曰:“天下探之不穷,我将出子。”阳虎因赴围而逐,扬剑提戈而走。门者出之,顾反取其出之者,以戈推之,攘祛薄腋。出之者怨之曰:“我非故与子反也,为之蒙死被罪,而乃反伤我,宜矣其有此难也。”鲁君闻阳虎失,大怒,问所出之门,使有司拘之,以为伤者受大赏,而不伤者被重罪。[4]592
    由此可见,阳虎在出逃之时所表现出来的权谋之术和凶狠手段令人惊叹,而这却与孔子所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格格不入。
    阳虎投奔赵简子一事,史籍多有记载。《左传》定公九年:“齐侯执阳虎,将东之。阳虎愿东,乃囚诸西鄙。尽借邑人之车,锲其轴,麻约而归之,载葱灵,寝于其中而逃。追而得之,囚于齐。又以葱灵逃,奔宋,遂奔晋,适赵氏。仲尼曰:‘赵氏其世有乱乎’”。[3]1573《史记》卷33《鲁周公世家》记载:“九年,鲁伐阳虎,阳虎奔齐,已而奔晋赵氏”。[1]1544《史记》卷43《赵世家》记载:“后十三年,鲁贼臣阳虎来奔,赵简子受赂,厚遇之”。[1]1786《史记》卷32《齐太公世家》记载:“四十七年,鲁阳虎攻其君,不胜,奔齐,请齐伐鲁。鲍子谏景公,乃囚阳虎。阳虎得亡,奔晋”。[1]1477
    仅从史料对阳虎流亡的关注程度可以推想,阳虎的归宿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大事件。堪称一代枭雄的阳虎最终选择了晋国的赵简子。孔子则在此时大声疾呼:“赵氏其世有乱乎。”赵简子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毅然收留阳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