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裴松之《三国志注》中的史学批评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 张宇 参加讨论

裴松之在注《三国志》的过程中,善于利用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史事、人物、历史现象等客观历史问题的见解与看法,这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历史评论①。这种寓评论于注释之中的方式,是裴松之史注的一个特色。但是他的贡献并不止于就客观历史进行评论,他还就史家、史书、史学现象等史学自身的问题进行批评。裴松之的史学批评在《三国志》的注文中多有表现。但是囿于注释之体,裴松之的史学批评显得较为零散,这就需要我们爬梳整理。笔者不揣谫陋,略陈一二,求教于方家。
    一、关于史书叙事的批评
    古希腊学者卢奇安说:“历史只有一个任务或目的,那就是实用,而实用只有一个根源,那就是真实。”[1]真实,是史家叙事的“第一要义”[2],但一般史家往往很难做到。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的史学批评,主要的部分就是对史家作史失实的原因进行分析:
    --“假为”
    裴松之在《三国志·魏书》卷5《后妃传》注释甄皇后因为失意而生怨言终为魏文帝赐死一事时,引用了王沈的《魏书》。但王沈《魏书》与陈寿所记完全相反,在王沈笔下,文帝对甄皇后宠爱有加,并且甄皇后是病死而非文帝赐死。两相对比,大相径庭。裴松之对此批评说:
    《春秋》之义,内大恶讳,小恶不书。文帝之不立甄氏,及加杀害,事有明审。魏史若以为大恶邪,则宜隐而不言,若谓为小恶邪,则不应假为之辞,而崇饰虚文乃至于是,异乎所闻于旧史。推此而言,其称卞、甄诸后言行之善,皆难以实论,陈氏删落,良有以也[3]。魏文帝杀害甄皇后已经是“事有明审”,但王沈大概是出于“假回邪以窃位”[4]的目的,竟然不顾事实,凭空捏造历史。这种史家自身有意为之的“假为之辞”,是从史学主体的角度去掩盖历史的真相,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当是最为恶劣,甚至不仅仅是失实这么简单,已经关乎到史家的道德问题。所以裴松之对陈寿在记述此段史实不用王沈的史料给予肯定,这也反映了裴松之重视史书叙事的原则性。
    同时,裴松之还批评有些史家通过移花接木的手法造成史实上的虚伪妄作。在《三国志·魏书》卷21《王卫二刘傅传》中,裴松之就王粲劝刘琮投降曹操一事,引用了张骘的《文士传》。《文士传》记载王粲言辞中有“(曹操)驱孙权于江外,逐刘备于陇右”之句,裴松之说:
    孙权自此以前,尚与中国和同。未尝交兵,何云“驱权于江外”乎?魏武以十三年征荆州,刘备却后数年方入蜀,备身未尝涉于关、陇。而于征荆州之年,便云逐备于陇右,既已乖错。……以此知张骘假伪之辞。而不觉其虚之自露也。凡骘虚伪妄作,不可覆疏,如此类者,不可胜纪。”[5]张骘所记言辞,初看并无问题,但是细究起来,却会发现他是把后来发生的事情移接到此处,显然属于“虚伪妄作”。这与刘知幾所说的“或以前为后,或以有为无,泾渭一乱,莫之能辨”[6]的失实情况十分相似。至于他为何如此,我们限于史料尚无法得知,但是这种造假的手法却是相当肤浅,裴松之就多次指出张骘才学浅薄,在歪曲史实的时候往往“不觉其虚之自露也”。
    --“专美”
    因为政治因素,三国时代的各国史官在记载同一件事时,往往出现不同的说法:要么是记载的截然相反,要么是一味地粉饰己方,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史书叙事的失实。在《三国志·蜀书》卷32《先主传》中裴松之就赤壁之战引《江表传》为注释,但是《江表传》所引用的吴人的史料却是一味颂扬吴国,对于刘备方面则轻描淡写。对此,他借孙盛之口评论说:“刘备雄才,处必亡之地,告急于吴,而获奔助,无缘复顾望江渚而怀后计。《江表传》之言当是吴人欲专美之辞。”[7]如此事例尚可见《三国志·吴书》卷54《周瑜鲁肃吕蒙传》自注:
    刘备与(孙)权并力共拒中国,皆肃之本谋。又语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则亮已亟闻肃言矣。而《蜀书·亮传》曰:“亮以连横之略说权,权乃大喜。”如似此计始出于亮。若二国史官,各记所闻,竞欲称扬本国容美。各取其功。……非载述之体也[8]。在裴松之看来,所谓“专美”就是各国史官“各记所闻,竞欲称扬本国容美,各取其功。”是出于政治目的而过度粉饰己方的行为。过度粉饰,必然会掩盖历史真相,导致失实,这正是刘知幾所说的“逮乎近古,无闻至公,国自称为我长,家相谓为彼短”[9]的作史弊病之一。
    --“改易”
    裴松之在注释《三国志》时,需要参考众多书籍,所以对诸家史书的材料来源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也因此得以察觉一些史家存有改易旧文的现象,他说:
    孙盛改易(陈)泰言,虽为小胜。然检盛言诸所改易,皆非别有异闻,率更自以意制,多不如旧。凡记言之体,当使若出其口。辞胜而违实,固君子所不取,况复不胜而徒长虚妄哉?[1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