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裴松之《三国志注》中的史学批评(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 张宇 参加讨论

邓芝与宗预彼此以年龄调侃,这当属琐屑无聊之事,不应当记载于正史之中,所以裴松之批评说这是“近为烦文”,这与刘知幾评论陈寿说他“颇从简约,犹时载浮讹,罔尽机要”[53]当属一致。但是也要看到,这样的史文表述却也有自己的优点,即比较形象。如果过于要求文字的简省,则史文不免显得干涩无味。所以裴松之有时候对于史文的要求已经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了。
    第三,关于史文的文与质。裴松之极为重视史书文字的修饰,他强调“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54],此语虽是关于言语,但对于文字亦是如此。裴松之对于史书的评判往往是把文辞作为基本要素。如:
    (张)璠撰《后汉纪》,虽似未成,辞藻可观。(虞)溥著《江表传》,亦粗有条贯。惟(郭)颁撰《魏晋世语》,蹇乏全无宫商,最为鄙劣,以时有异事,故颇行于世[s5]。
    (傅)权作左思《吴都赋》叙及注,叙粗有文辞,至于为注,了无所发明,直为尘秽纸墨,不合传写也[56]。
    “辞藻可观”“粗有文辞”都是就史书文字而言,即要求史书文字上能够做到文辞流畅,使人能读得下去,或者至少不是味同嚼蜡。对于那些文辞粗疏的史书,裴松之则直接痛责,如:
    《魏末传》所言,率皆鄙陋[57]。
    袁暐、乐资等诸所记载,秽杂虚谬,若此之类,殆不可胜言也[58]。
    甚至认为史家文字若“言不经理,深可忿疾也”[59],足见他对史文言辞修饰的重视。但是他并不是一味强调修饰,更多的是希望史文能有质朴之美,这种质朴之美就是要求史家不可“怯书今语,勇效昔言”[60]。但是“怯书今语,勇效昔言”在当时却较为普遍,如孙盛《魏氏春秋》云:“(曹操)答诸将曰:‘刘备,人杰也,将生忧寡人。’”裴松之于其后批评道:“凡孙盛制书,多用《左氏》以易旧文,如此者非一。嗟乎,后之学者将何取信哉?且魏武方以天下励志,而用夫差分死之言,尤非其类。”[61]刘知幾对此论述说:“裴世期讥孙盛录曹公平素之语,而全作夫差亡灭之词。虽言似春秋而事殊乖越者矣。”[62]可见这种“平素之语”,裴松之是希望尽可能保持原貌,从实记载,不必以旧文改易,否则容易不伦不类。又:
    孙盛改易(陈)泰言,虽为小胜。然检盛言诸所改易,皆非别有异闻,率更自以意制,多不如旧。凡记言之体,当使若出其口。辞胜而违实,固君子所不取,况复不胜而徒长虚妄哉?[63]
    这段话里包含了裴松之的两个认识,一是“凡记言之体,当使若出其口。”这与前文要求史家记言当保持历史人物的“平素之语”是一致的。二是对文辞和真实做了比较和权衡,认为史书的真实性应当是第一位的,即“辞胜而违实”,为“君子所不取”。
    关于史文表述的批评除以上事例外,裴松之还指出一些史家的文辞有不够精审、不够恰当以及未能尽意等缺陷,这些问题在我们今天看来同样具有现实性的启发意义。
    总的来说,裴松之的史学批评虽然零散细碎,但是若能钩玄提要,串联缨络,未尝不是吉光片羽。尤其是注文中关于史文失实的十数种原因的分析,应当是对刘知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至于《史通》中许多篇章都可以看到裴松之的影子②。因此裴松之的史学批评在中国史学批评发展史上应当占有重要一页,这对史学批评的总体研究来说也是有益的。
    注释:
    ①参见拙作《寓论断于注释--〈三国志〉裴注表微》,《史学汇刊》(台湾)2010年第2期。
    ②刘知幾受裴松之影响一事可参见逯耀东《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中华书局2006年版。或参见杨耀坤、伍野春《陈寿、裴松之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原文参考文献:
    [1]卢奇安。论撰史[A].章安祺编。缪灵珠美学译文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95.
    [2]瞿林东。《读史纠谬》与历代正史[J].清史研究,2009,(3)。
    [3]陈寿。三国志·魏书·后妃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161.
    [4][9][27][29]刘知幾。史通·直书·曲笔·曲笔·鉴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94、197、199、204.
    [5][28][32][33]陈寿。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598、628、607、606.
    [6][19][25][53]刘知幾。史通·采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17、139、118、126.
    [7][22]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879、877.
    [8]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1269.
    [10][56][63]陈寿。三国志·魏书·桓二陈徐卫卢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642、649、642.
    [11][35][61]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59.19、20、19.
    [12][14][48]刘知幾。史通·言语·言语·叙事·言语·言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50、151、165、153、151.
    [13][20][37]刘勰。文心雕龙·史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