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孟达事件与诸葛亮治蜀(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州学刊》 白杨 参加讨论

二、孟达败死与诸葛亮治蜀
    建安二十五年,即魏元康元年,孟达率众叛蜀降魏,受到了魏文帝曹丕的重视。根据《三国志·明帝纪》的相关记载,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重要的信息。
    首先,曹丕命令孟达只身进京朝拜,“慎勿令家人缤纷道路,以亲骇疎也”,“且当先安部曲,有所保固,然后徐徐轻骑来东”。(17)其次、曹丕合东三郡为新城郡,“又加拜散骑常侍,领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18)。封孟达成为新城太守。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孟达降魏,所带部曲众多,是一支数量可观的军事力量。曹丕十分看重孟达的这支队伍,并且允许他将部曲安顿在边境之地。同时,曹丕合三郡为一郡,委任孟达,也表现了对孟达的重视。《太平御览》中曾有一条资料印证了孟达在魏的待遇。其言孟达为新城太守,登白马塞山而叹曰:“刘封、申耽据金城千里而不能守,岂丈夫也?”(19)史家称其为上渚吟,“声韵愤激”(20),同时,孟达又与曹魏重臣桓阶、夏侯尚等人关系亲善,因此,在曹丕在世时,孟达在曹魏的境况可谓意气风发,仕途平坦。魏黄初七年(226),魏文帝曹丕去世。随着魏明帝登基,孟达失去了宠恃,开始忧虑自己的前程,“自以羁旅久在疆场,心不自安”(21)。再加上同为降将的宿敌申仪不断向魏明帝告发孟达谋反,孟达的处境更加每况愈下。听闻孟达的境况,蜀汉的诸葛亮考虑到孟达所辖东三郡的重要地理位置,开始策反孟达,从而引起发了魏、蜀、吴三国边境的纷争,而孟达在这场纷争中成为最后的牺牲品。
    有学者认为,孟达叛魏降蜀,不单单与孟达反复的性格有关,同时也与魏文帝曹丕的纵容大有联系。例如柳春新先生在其大作《“魏文慕通达”试释》一文中,通过对傅玄的评论“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22)的剖析,指出“明帝时孟达图谋叛魏降蜀,是一则臣下‘贱守节’的显例”(23),点明了曹丕“慕通达”的弊端。柳先生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也引人思考。本文认为,孟达叛魏降蜀,固然有曹丕纵容的因素,但其主要原因则在于诸葛亮的策反,这是本文将要重点论析的内容。在这个事件中,诸葛亮与孟达的书信往来是重要证据。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两人之间的书信,主要有《三国志》中《李严传》、《费诗传》中二件、《太平御览》中五件、《华阳国志》中一件、《晋书》中一件以及《水经注》中一件。现摘录如下,以便具体说明:
    史料一:“严与孟达书曰:‘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亮亦与达书曰:‘部分如流,趋舍罔滞,正方性也。”(24)
    史料二:“亮欲诱达以为外援,竟与达书曰:‘往年南征,岁末乃还,适与李鸿会于汉阳,承知消息,慨然永叹,以存足下平素之志,岂徒空托名荣,贵为乖离乎。呜呼孟子,斯实刘封侵陵足下,以伤先主待士之义。又鸿道王冲造作虚语,云足下量度吾心,不受冲说。寻表明之言,追平生之好,依依东望,故遣有书。’”(25)
    史料三:孟达《与诸葛亮书》曰:“今送纶帽、玉玦各一,以微意焉。”(26)
    史料四:司马彪《战略》曰:“孟达将蜀兵数百降魏。魏文帝以达为新城太守。太和元年,诸葛亮从成都到汉中,达又欲应亮。遗亮玉玦、织成、障汗、苏合香。亮使郭模诈降过魏兴。太守申仪与达有隙,模语仪亮言:玉玦者,已决;织成者,言谋已成;苏合香者,言事已合。”(27)
    史料五:孟达《与诸葛亮书》曰:“贡白纶帽一颜,以示微意。”(28)
    史料六:孟达《与诸葛亮书》曰:“贡白纶帽一,以示微意。”(29)
    史料七:“又曰:蜀将孟达之降魏也,魏朝以达领新城太守,假节。达於是连吴固蜀,潜图中国。谋泄,将举兵,司马宣王秉政,恐达速发,以书安之。达得书,犹豫不决。宣王乃潜军进,诸将皆言达与二贼交构,宜审察而后动。宣王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当及其未定,往决之。’乃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吴蜀各遣其将救达,宣王分诸将以拒之。初,达与诸葛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返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吾所在深险,司马公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达於城外为水栅以自固。宣王度其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达甥刘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遂斩达。”(30)
    史料八:“蜀丞相诸葛亮将北伐,招达为外援,故贻书曰:‘嗟乎,孟子度!迩者,刘封侵凌足下,以伤先帝待士之望。慨然永叹!每存足下平素之志,岂虚讬名载策者哉!’都护李严亦与书曰:‘吾与孔明,并受遗诏,思得良伴。’吴王孙权亦招之。达遂背魏,通吴、蜀。表请马、弩于文帝,抚军司马宣王以为不可许。帝曰:‘吾为天下主,义不先负人。当使吴、蜀知吾心。’乃多与之,过其所求。明帝太和初,达叛魏归蜀。时宣王屯宛,知其情,乃以书喻之曰:‘将军昔弃刘备,讬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场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达[乃]以书与亮曰:‘宛去洛八百,去此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闲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辨。[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起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31)
    史料九:“初,蜀将孟达之降也,魏朝遇之甚厚。帝以达言行倾巧不可任,骤谏不见听,乃以达领新城太守,封侯,假节。达于是连吴固蜀,潜图中国。蜀相诸葛亮恶其反复,又虑其为患。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诈降,过仪,因漏泄其谋。达闻其谋漏泄,将举兵。帝恐达速发,以书喻之曰:‘将军昔弃刘备,托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场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达得书大喜,犹与不决。帝乃潜军进讨。诸将言达与二贼交构,宜观望而后动。帝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当及其未定促决之。’乃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吴蜀各遣其将向西城安桥、木阑塞以救达,帝分诸将以距之。初,达与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城外为木栅以自固。帝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达甥邓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斩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振旅还于宛。乃劝农桑,禁浮费,南土悦附焉。”(32)
    史料十:“故孟达与诸葛亮书,善其川土沃美也。”(33)
    在以上资料中,史料三、四、五和六可以归结为一条;而史料七是史料二、八的总述,它们有少许出入,但仍可以作为参照资料来使用。
    根据《三国志·明帝纪》的记载,司马懿擒斩孟达在魏明帝太和二年(228)(34),而诸葛亮向孟达劝降始自建兴四年(226)(35)。那么我们可以推测出,诸葛亮与孟达的书信往来大都是集中在这两年之内,也正是孟达任魏新城太守期间。因此,通过分析这些信札,有助于我们揭开孟达败死的真相,了解诸葛亮处理蜀汉新旧势力之间的关系的宗旨与措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