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孟达事件与诸葛亮治蜀(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州学刊》 白杨 参加讨论

三、诸葛亮的用人策略
    对于孟达降蜀,诸葛亮所持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是值得注意的地方。一开始,诸葛亮对此比较重视,积极策反孟达。但是随着诸葛亮逐渐觉察到孟达在与蜀汉沟通的同时,倚仗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部曲实力,又与曹魏、孙吴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他也意识到,孟达的存在对蜀汉来说始终是弊大于利,因此诸葛亮后期在对待孟达的措施上发生了微妙的转变,由此,就有了郭模其人其事的出现。从史料八中可以知道,诸葛亮遣郭模诈降,向魏兴太守申仪泄露孟达降蜀的消息,申仪与孟达素来不和,故向朝廷揭发孟达,加速了孟达的叛魏行动。在史料三中,也同样记载了此事,并且有孟达降蜀的信物为证。关于是否有郭模其人其事,本文认为是有可能存在的。《魏书·明帝纪》亦有魏兴太守申仪“密表达与蜀潜通”(42)的记载,当是申仪持有孟达降蜀的证据来告发孟达。
    孟达谋反暴露后,司马懿率兵讨伐孟达。孟达与诸葛亮书,言路途遥远,魏军当一月之后到达,会有所准备。不料司马懿倍道兼行,八日抵达上庸城,将孟达团团包围。经过十六日的抵抗,孟达终被擒斩。在这个事件中,有多个疑点,值得我们深思:第一,孟达叛魏,为何不率众降蜀或投吴,而是坚守城池?第二,孟达兵力众多,何以迅速被擒?第三,孟达与诸葛亮书信来往既然如此频繁,孟达为何不能及时得到援救?
    关于第一个疑点,从史料八中,我们可以找到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司马懿的劝说使孟达犹豫不决。孟达昔弃蜀汉,现在归蜀必怀尴尬;若投吴,又无所依托,所以以孟达的角度来权衡,如果司马懿所论可靠,能够得到魏国的重用,则留在魏国无疑是他最好的选择。另一方面,正因为孟达的摇摆不定,吴、蜀对他也均持有保留态度。史料九中有魏国诸将论孟达与蜀、吴相通,宜先观望而后行动,司马懿却认为“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切中当时的局势。从孟达举兵到司马懿到达上庸的过程中,也未见有吴、蜀发兵支援的记载。孟达与诸葛亮书,言意图凭借地险固城,也证明其并未打算离开上庸郡。因此,孟达举兵叛魏,没有降蜀或投吴,而是坚守城池,有其自身的考虑,也有当时局势的限制。
    关于第二个疑点,在史料九中能够找到答案。史料九里记载了司马懿攻破上庸城的经过。孟达占据的上庸地势险固,三面有河水阻隔,且在城外加木栅,又有重兵把守,可谓易守难攻。但是,在短短十六天内,司马懿就破城而入,确实让人匪夷所思。然而此段出现“达甥邓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的记载,可见,最后决定孟达覆败的主要原因是手下部将的叛降。在史料九中,亦有司马懿此次战役后“俘获万余人”的记载,可知,孟达的实力确实雄厚,如果没有李辅、邓贤等人的背叛,也不至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身死兵败。
    关于第三个疑点,本文认为,诸葛亮发兵救孟达,确有其事,但是没能及时援救孟达。主要有以下两个可能。第一,诸葛亮派兵被魏军阻拦。史料九中,有司马懿攻孟达时,“吴蜀各遣其将向西城安桥、木阑塞以救达,帝分诸将以距之。”可知诸葛亮曾经发兵救孟达。而《三国志·刘封传》中有“太和中,(申)仪与孟达不和,数上言达有贰心于蜀,及达反,仪绝蜀道,使救不到”(43)的记载,也可以印证这一点。因此,有可能是诸葛亮发兵,被魏司马懿、申仪等人阻拦,不能及时援助孟达。第二,诸葛亮意图借司马懿之手除掉孟达,因而消极支援。史料九中有“蜀相诸葛亮恶其反复,又虑其为患”,可知诸葛亮对孟达的反复也有所保留,再联系前面的郭模泄谋事件,诸葛亮对孟达此时已无招揽之心。孟达所在为魏、蜀要地,孟达本人又足智多谋,兵力众多,因此,除去孟达不但为蜀汉解决了边境危机,也防止孟达入蜀后打破新旧势力的平衡,因此诸葛亮以郭模事件加速了孟达谋反,不费蜀汉兵力而借魏司马懿来除去心头大患,确实是上上之策。至于诸葛亮后来发兵援救,也可以解释为做做姿态而已了。(44)
    孟达败死之后,魏分新城的上庸、武陵、巫县三郡为上庸郡(45),司马懿又“徙孟达余众七千余家于幽州”(46),远离魏国边境,由此,孟达的势力在东三郡的历史舞台上彻底消失。
    关于诸葛亮策反孟达的动机,田余庆先生认为,是借司马懿的兵力来除去孟达(47),这是十分精当的推理。本文认为,诸葛亮策反孟达,并不是一开始就计划除去孟达,(48)而是在看清孟达反复行为之后不得已的情况下促其败死的结果。
    令人深思的是,在诸葛亮北伐战争中,孟达并未发挥其书信中许诺的外援作用,这应与孟达“言行倾巧”的特点有关。蜀汉建兴六年春,诸葛亮据箕谷,北攻祁山;同年冬,诸葛亮复出散关,围陈仓;建兴七年,诸葛亮攻武都、阴平。这三次北伐,进攻的目标都是曹魏的雍州地区,这与诸葛亮原来与孟达相约的进攻东三郡的计划并不符合。追究原因,应出于孟达方面。孟达向诸葛亮传达降蜀的信号的同时,又与孙吴保持联系。如果诸葛亮北伐的目标是东三郡,以诸葛亮谨慎的行事风格,必然要确保孟达真心降蜀,才能够以兵力声援。但是,孟达与孙吴的关系,又让诸葛亮不能贸然从事。设想诸葛亮进攻东三郡,孟达与孙吴联合趁机偷袭,那么,情况就会变得十分复杂,也会影响到诸葛亮北伐的进程。总而言之,正是鉴于孟达迟迟没有明确表态,同时又与魏、吴瓜葛不断,所以诸葛亮决不能冒险以东三郡作为北伐的首选目标,这是诸葛亮顾及大局的深远考虑。
    孟达败死是诸葛亮执政期间一件重大的军事、政治事件。而在此之前的孟达降魏、刘封被赐死中,诸葛亮的作用也隐约可见。由此我们可以从中了解诸葛亮面对蜀汉政权各势力之间矛盾的处理方法以及诸葛亮在用人上的具体措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