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关于门宦教派问题的刍议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新疆大学学报》 冯今源 参加讨论

伊斯兰教问题研究,在我国历来是个薄弱环节。对中国伊斯兰教的门宦教派研究,尤其薄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逐渐受到大家重视,挖掘了不少珍贵资料,写出了一批研究性论文,使这一研究工作向纵深大大前进一步。在门宦问题上大家意见分歧,有些提法也还值得商榷。为此,写出这篇《刍议》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向各地专家请教。
    一、关于门宦问题的几家之说什么是门宦?门宦是教派,还是宗教制度?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大致有以下几家之说:
    1、认为门宦不是教派,而是一种以“始传者子孙世世为掌教”作为基本特征的宗教制度,这种制度既是教主而兼地主的制度,又是一种“世袭罔替”的封建特权制度。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门宦”二字是“沿用汉人‘宦门’‘门阀’等名词,来标明一种世袭的身份、地位与特权”[1]。《回回民族问题》、《回族简史》及《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基本上持这种观点。
    2、认为门宦与格底木、伊合瓦尼一样,同是中国伊斯兰教教派。他们在基本信仰上属逊尼派,在教律教法上属大伊玛目哈乃斐学派。在教乘修持上,与格底木、伊合瓦尼基本一致,在道乘修持上则有所不同,格底木、伊合瓦尼等重视教乘修持而不重视道乘修持,门宦各派则程度不同地都重视道乘的修持,因此在宗教仪式上也与重教乘各派有所不同。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门宦”二字既有“权门阀阅”之意,也有标新立异、另立门户之意,“门宦”与“门户”词意相近,“都表明一种家族或一种集团势力”,因此,这种观点认为以世袭制产生为最重要标志的哲合林耶门宦制度“恐怕要算一个最典型的门宦制度了。它集中表现了西北回族伊斯兰教门宦的封建实质,发展到了最高形态。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种神权与俗权合一、土地剥削与宗教榨取相结合、教主兼大地主的特殊的封建制度,可以说,它是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与中国封建制度相结合的产物。”[2]勉维霖同志在其所著《宁夏伊斯兰教派概要》中及《撒拉族简史》的作者均持此观点。
    3、有的同志认为,门宦“是指信仰伊斯兰教的教长(伊玛目)与教徒(穆斯林)所属的,宗教上相互有一定联系,经济上相对各自独立的宗教集团,也可看作宗教单位。这种宗教集团一般以清真寺为单位”。这种观点反对门宦制度说,认为门宦不是制度,既不是地主兼教主的制度,也不是以始传者之子孙世袭掌教为主要特征的封建特权制度,“门宦”一词不是沿用汉人的“宦门”“门阀”等词,也不是在中国伊斯兰教内部产生的门宦制度。门宦是受外国伊斯兰教苏非派或什叶派中的栽德派影响而形成的。“门”是由阿拉伯语“巴布”一词而来,意为“神圣之门在召唤”,故“门宦”一词实应写作“门唤”[3]。
    4、也有的同志认为,门宦是中国伊斯兰教的修道派,是苏非派在中国社会条件下的特殊表现形式。他从“托钵僧”一词“原意为‘门’,具有‘寻求门户’的意思”出发,将门宦分为“寻求门户时期的门宦和门阀教主时期的门宦”两个发展阶段。寻求门户时期的门宦是早期门宦,既指办道者寻求信奉者和办道资金,也指教徒寻求导师以指导自身的精神修炼,这两者综合便是早期门宦“寻求门户”之意。这时的门宦并不存在“门阀”和“高门世家”的含义。随着办道者声誉的提高、信众的增加、办道场所的兴建、道乘修持者队伍的壮大以及教民在宗教生活上对办道者依附的加强,寻求门户时期的门宦迅速转化为门阀教主时期的门宦。这是门宦发展的第二阶段,也即是门宦由兴盛走向衰落阶段。[4]
    5、《宗教词典》将门宦释为“解放前中国伊斯兰教一种封建家族式的神秘主义派别和宗教制度……‘门宦’一词相传由中国古籍中的‘门阀’、‘宦门’两个词的第一个字合并而成,用以表明其权势和地位。创始人和首领被尊为教主(或道祖),因其身份、地位、权力多为世袭,后逐渐形成为宗教领袖的高门世家。”[5]
    下面仅就上述五种说法谈一些个人意见。
    二、关于门宦的基本特点根据已经发表的有关门宦的论文资料看,各门宦自成系统,自行其是,与格底木、伊合瓦尼等教派相比,在宗教信仰、宗教制度、宗教组织形式等各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概括起来它大致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在宗教信仰方面,各门宦除保留了伊斯兰教的基本信条外,还崇拜教主(或道祖)、教主家族和拱北,主张在“教乘”功课之外,还应进行“道乘”方面的修持。在宗教制度方面,各门宦都不同程度地重视各种修道功课(如坐静)、神秘主义的祈祷仪式和节日(包括教主和教主家族成员的忌日)等。在宗教组织形式方面,各门宦普遍重视道统(谱系和传说)的继承问题,教主直接委任自己的代理人(热依斯),在本门宦内进行管辖、委派或撤换所属各寺坊的阿訇。各门宦除《古兰经》、“圣训”外,是否还有自己另外的经典,目前我们尚不得而知。但是据上述几个方面,我们不难推测,门宦当有与格底木或伊合瓦尼诸派根本不同的宗教理论,上述种种特点正是在门宦独特的宗教理论指导下所表现出来的。诚然,关于门宦的宗教理论书籍,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还不多,但是应该相信,门宦是有自己的宗教理论的。[6]
    由此可见,门宦在宗教主张、宗教制度、宗教组织形式及宗教理论上,与格底木及伊合瓦尼等教派都有着明显的不同,从而表明门宦是中国伊斯兰教内部一些具有自己特点的派别。将这种种特点综合成一句话,就是门宦都不同程度地重视道乘的修持功夫。
    现在,让我们先暂时回到对教派的定义这个问题的讨论上。教派的定义该怎么下?众说纷纭。《现代汉语词典》对“教派”做了这样一种解释:“某种宗教内部的派别。”[7]这倒是对教派所下的一种最简单明了从而也就较为科学、准确的定义。门宦也同格底木、伊合瓦尼一样,是中国伊斯兰教内部的一些教派--神秘主义的修道派。
    众所周知,除塔吉克族的穆斯林信奉什叶派中的伊斯玛仪派外,中国穆斯林基本上都属于逊尼派,而且又大都属于大伊玛目哈乃非学派。在这种大前提下,即在中国逊尼派内部,我们不妨可以说又存在着两类不同的教派:一类是无门宦的教派,如格底木、伊合瓦尼等,另一类是有门宦的教派或曰门宦教派,简称门宦,如哲合林耶、虎非耶、格底林耶、库不林耶等。无门宦教派重教门,不重道门,是重视教乘修持的教派,门宦教派重道门,是重视道乘修持的修道派,是在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特殊表现形式的神秘主义教派--苏非派。修道与否,是门宦教派与非门宦教派的根本区别。
    三、关于门宦制度在承认门宦是中国伊斯兰教教派的同时,也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在门宦教派的历史上确曾存在过门宦制度。门宦是中国伊斯兰教内部具有自己种种特点的神秘主义教派,而门宦制度则是这些教派在其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实行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组织制度。二者的概念不同,在研究门宦问题时我们不宜把二者混为一谈。
    那么这种门宦制度的核心是什么呢?根据各家所提供的资料来分析,我认为门宦制度的核心就是高度集中的教主神权。在这种制度下,门宦的掌教者拥有至高无上的宗教神权和政治经济特权,他既是门宦教民的精神领袖,更是他们的世俗领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