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关于《穷理学》一书,钟鸣旦、杜鼎克和张西平等学者都有过先期研究。较系统的论述,可参见尚智丛《明末清初(1582-1687)的格物穷理之学--中国科学发展的前近代形态》一书,尤其是该书的《“穷理学”的知识形态》部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 (32)梅荣照:《王锡阐的数学著作--〈圜解〉》,载梅荣照主编《明清数学史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97-113页。 (33)见许良英、范岱年译:《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573-574页。参见冯天瑜《新语探源》,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07-208页。 (34)邹振环:《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38页。 (35)当时以“家”为后缀的三音节词极多,如数学家、理学家、历学家、性学家、视学家、几何家、格物家、轻重家、地理家等等,四音节的也有,如超性学家等。 (36)可参见郭静霞著、郭世荣指导的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明译〈几何原本〉确定数学术语的方法与原则初探》,2008年4月。 (37)肖朗:《〈童幼教育〉与明清之际西方儿童教育思想的导入》,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38)李奭学:《著书多格言:论高一志〈譬学〉及其与中西修辞学传统的关系》,《人文中国学报》第十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39)李奭学也是这些年来对明清之际中西文学交流研究贡献最大的学者。其著作有《中国晚明与欧洲文学--明末耶稣会证道故事考诠》(台北:“中央”研究院及联经出版公司,2005);《译述:明末耶稣会翻译文学论》(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等。 (40)可参见何勤华的《汉语“法学”一词的起源及其流变》(载《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及其他相关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