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胡宗宪与明代抗倭战争(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社会科学辑刊》 赵连稳 参加讨论

为使赏罚制度化,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月,胡宗宪规定死事诸臣为三等,“有功而又能死事者为一等,虽无功而能忠于所事者次之,勤无可录而事适不幸者又次之。其或失机偾事,虽身故仍须追夺官荫”(26)。
    在整顿军纪的同时,胡宗宪身先士卒,与将士同甘共苦。胡宗宪终年坚持在抗倭第一线,运筹帷幄,指挥作战,仅嘉靖三十四年就多次亲临歼倭战场。四月,同总督张经追倭至王江泾,“斩贼首千余级,溺死千余”(27)。四十年四月至次年十一月,胡宗宪率师与屡犯宁波、台州、温州等地的倭寇战于海上6次,战于陆上12次,俘斩1426人,焚溺死者无算(28)。
    总督亲临战阵,将士深受鼓舞,斗志昂扬。嘉靖三十五年八月,胡宗宪调兵进攻占据东沈庄的倭首徐海,倭寇穷凶极恶,保靖、河朔官兵先后为其所败。此时,胡宗宪“擐甲厉声叱永保兵左右列,大呼而入,瞰垒下击”(29),大败倭寇。同年十一月,倭兵侵犯会稽,报沈庄惨败之仇,来势凶猛,“官兵莫能御”,胡宗宪督促将领卢镗迎战,被他以士兵疲劳宜稍事休整为由拒绝,形势危急。宗宪不顾敌众我寡,“夜召亲兵袭破之,达旦,诸营方知,入贺,镗大惭服”(30)。在抗倭战斗中,胡宗宪常“辄自临阵,戎服立矢石间督战”,置生死于度外。倭寇围杭州时,他又“亲登城监视,俯身堞外,三司皆股栗,惧为流矢所加,宗宪恬然视之”(31),展示了身为统帅的风范。
    第四,重用和依靠一批抗倭将领。胡宗宪十分重视用人,主张“用兵之道,任将为急”(32)。在他手下有一批著名的抗倭名将,如戚继光、俞大猷、刘显、谭纶、唐顺之、王崇古、卢镗、任环、汤克宽、张四维及尹凤等。明廷对军队控制颇严,凡将领遇事必先奏准朝廷而后实行,往往丧失战机。鉴此,胡宗宪建议给诸将必要的权力,“欲责其决胜,必须假以重权,临阵之际,俱得以军法从事”(33)。如有紧急军务,允许将领“一面先行处置,一面具本奏闻”(34)。让他们在战斗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机智灵活,不失时机地打击倭寇。
    上述将领中,胡宗宪尤为器重戚继光、俞大猷,充分发挥他们的军事才能。嘉靖三十五年,戚继光调往浙江抗倭的次年,胡宗宪就推荐他任参将,镇守倭患最烈的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将他放在抗倭第一线。胡宗宪特别重视招募土著民兵训练参战,曾亲自“于沿海招募义勇,照依客兵支给口粮”(35)。他大力支持戚继光训练浙兵,实现其以浙人守浙土的主张。当时义乌县乡民正同处州来的矿夫为争夺采矿权展开大规模械斗,义乌乡民骁勇善战获得胜利。胡宗宪认为义乌民悍勇可用,指出:“外贼称悍,乌民一战歼之,勇可知矣,吾方求其人而不得”(36)。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秋,戚继光奉命裁汰所部旧兵,去义乌招募3000兵丁,组成威震四方的“戚家军”。募兵的作法是对明代卫所制兵役的变革,调整了士卒世袭制,使军伍编制和领导体制更加适应抗倭战争的需要。不久,戚继光又献鸳鸯阵,胡宗宪高兴地说:“得之矣,自后义乌兵遂以劲名天下!”(37)嘉靖四十年夏,倭寇一、二万人犯台州,戚继光面对“敌众我寡”之势,分路策应,合力并击,以次歼灭。胡宗宪赞许道:“是时兵实千五百人,而一鼓殄二千贼于呼吸间,全师奏凯,可不谓奇耶?”在上疏中,他推崇戚继光“督战功最”(38)。
    可见,戚继光、俞大猷对平定倭寇做出的突出贡献与胡宗宪指挥、重用是分不开的。过去有人认为胡宗宪压抑戚、俞,这种观点也是不妥当的。
    第五,剿灭倭寇巨魁王直、徐海。王直、徐海长期以来在海上“南面称孤”,坐遣倭寇侵扰我东南沿海,为倭寇巨魁。胡宗宪不顾一些朝臣反对,决计剿、抚并施,铲除王、徐。他一面令戚继光、俞大猷痛击倭寇,一面派人到日本五岛招抚王直。此时,日方因连年进犯我国,伤亡颇大,或“全岛无一归者”(39),怨声载道。王直集团内部亦矛盾重重,他表示如明廷能免其罪并开放海禁,就可归附。嘉靖三十五年四月,徐海、叶麻与陈东率倭数万大举入犯,胡宗宪施离间计,倭寇自相擒杀。明军抓住时机,大败徐海、陈东部。徐海投河自尽,叶麻、陈东和辛五郎并斩于嘉兴。未几,势力日蹙的王直从五岛西渡至定海,欲同徐海联合,但徐部已被剿灭,王直进退维谷。胡宗宪即命戚继光“督健将埋伏数匝,水陆要害,星罗棋列,鱼鸟莫度”(40)。同时,答应为王直请封都官号,允许通商互市。王直迫于官军“兵威甚盛”及利禄诱使,投降官府。至此,王直、徐海部倭寇基本消灭,“两浙倭渐平”(4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