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胡宗宪与明代抗倭战争(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社会科学辑刊》 赵连稳 参加讨论

嘉靖年间,世宗昏愦,权臣擅政,贪贿之风盛行,吏治衰败。即便有为之官吏不厚结权臣,无论公私,事亦难行。朱纨主持浙闽海防,触犯了通倭官僚、富商大贾利益,在朝闽浙籍官员便“劾纨擅杀”,“祸发朝堂”(59),朱纨被迫自杀。严嵩当政,官吏“凡迁转,必赂世蕃始得,不尔,必不迁,且中以祸”(60)。王忬出督抗倭,颇有作为,因“阃外有遥制之忧,中枢失内赞之力”(61),竟以抗倭不力罢去。张经、周琉不买赵文华的账,先后遭其陷害。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二月,胡宗宪由赵文华推荐升任抗倭总督,恃严嵩为内援,“东南帑藏,悉从调取;天下兵勇,便宜征用”(62),对他放手从事抗倭斗争十分有利。胡宗宪贿严、赵的目的是“豢之令为我用”(63)。他深知,贿结严、赵虽受恶名而终成抗倭大功,否则,自身难保,又将继张经、李天宠等后“肆诸市朝矣”(64)。对此,明人张鼎说:“不贿则身危而功不成,贿则幸成功而受恶名以死。疆场之臣难言哉,盖千古蹈斯弊也”(65)。何乔远说:“世讥宗宪内结严嵩,外比赵文华以自固”,但因他抗倭功大,“身没既久,浙人思之不忘。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道在委蛇矣”(66)。明末清初的史家谈迁指出,严嵩猖獗时,胡宗宪“果硁硁自好,立罢矣。江南中倭患,妇孺之命悬于矢刃,非胡尚书谁为出死力者。献瑞通赂,虽不轨于正,论其功宥以十世可也”(67)。他们对胡宗宪贿结严、赵党事是从抗倭大局考虑的,在封建社会,下级官吏贿赂上级乃至权臣可谓司空见惯。不能因胡宗宪贿结严、赵,就抹煞其抗倭功劳,亦不能将他划入严党集团,从其一生所作所为看,他与严党是有区别的,就连嘉靖帝也肯定地指出:“宗宪非严党,朕拔用八九年,人无言者”(68)。
    关于“军门倭主”。王直降后,胡宗宪“待以宾礼,使指挥某为馆主,全舆夫肩舆出入,复出薪米、肉酒供其舟人,日费百余金,且交质为信,保无他虞”(69)。“江南人汹汹,言宗宪纳直(王直)、善妙(日本人)等金银数十万,为求通市贷死”(70)。“军门倭主”由此得名。
    胡宗宪诱降王直后,江南人民拍手称快,要斩其首以解心头之恨。然王直虽降,其子王敖仍领数千倭寇盘据舟山,为稳住王直余党,争取他们归降,胡宗宪对王直采取优待措施,在当时是必要的。这种做法很容易引起江南人民误解,“疑宗宪纳贼赂”。(71)其实胡宗宪一面厚待王直,一面启奏朝廷,建议对王直或正法,或免死罪,使其立功自赎。(72)当接到斩杀王直诏令后,即将其下狱,斩于杭州。这就是所谓“军门倭主”之真相。
    对倭首王直、徐海,是招抚,还是剿灭,朝廷内一直争论不休。胡宗宪派人招抚王直时,有的大臣攻击他“且酿东南大祸”。王、徐被消灭后,倭寇又大举入犯,这些大臣借机弹劾胡宗宪“诱王直启畔”(73),利用江南人民不满情绪,诬他为“军门倭主”。事实说明,诱降倭首及其部众,只能加快平倭步伐。当时兵部尚书杨博认为,诱歼王、徐,“功实非常,赏宜从重”(74)。大臣许国热情洋溢地称赞胡宗宪“从容谈笑乎杯酒之间,而婴抚二酋于股掌之上”(75)。一个时期倭患加剧,正是由于对归降的王直处理不当,“其党大恨”而致,与胡宗宪招抚并无联系。嘉靖帝当时就把将倭患加剧之因看成“诱王直启畔”的观点斥为“不分是非,不明功罪”(76)。严嵩倒台,徐阶当政,那些大臣为迎合新首辅,旧案重提。时人徐学谟对此看得十分清楚,说:“言事者阿新辅臣意,诬宗宪党(王)直勾倭,必欲杀宗宪以悦其仇。此天下之大冤而至今无人白之也”(77)。徐阶主修《世宗实录》,又将“军门倭主”说载入,造成千古奇冤。
    关于“加派”。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胡宗宪“创编提均徭之法,加赋额外,民为困敝”(78),又“南畿浙闽多额外提编,江南至四十万(两)”(79)。有人据此认为胡宗宪搜刮民财,加重百姓负担,于抗倭不利。
    对“加派”问题,究竟如何看待?明嘉靖中叶,面临“南倭北虏”严峻局面,九边军费浩繁,朝廷大兴土木,帑藏匮竭,入不敷出,抗倭经费严重不足。而“夫欲足兵,必先足食”,自古皆然。加派固然增加百姓负担,但倭患不除,“身家且不能保,又何有于资财乎?是犹覆舟者,不思身命之重,而惟忧囊橐之溺也”(80)。正如户部尚书方钝所云:“民困固所当恤,倭情尤为可虑,设使地方无备,一时倭寇突至,则其焚劫杀伤之惨,将有甚于提编加派之苦者。”(81)持论允当,入木三分。胡宗宪顶着骂名,从抗倭大局出发,搞些加派,是不得已而为之。况且,加派大多是在未被倭患或倭患较轻处进行,对遭受倭害或自然灾害较重地区,则极力争取蠲免钱粮。需要指出的是,加派仅是胡宗宪筹措军费的途径之一,他主张多渠道筹集抗倭军饷,或取自官府,或取自富室,或暂借岁派。嘉靖三十五年五月,他奏准留浙江原派河工银36000两“于本省充饷”(82)。次年,奏留两淮余盐银30000两。四十一年(1562年),世宗降诏,令淮浙两运司各发银20000两,“运浙直军门充饷”(83)。从外省调来的兵马费用,胡宗宪请求各省支付,尽力把江南人民的负担减少到最低限度。
    关于“总督银山”。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月,科道官罗嘉宾、庞尚鹏弹劾胡宗宪“扣侵边饷为常规,有‘总督银山’之号”(84);又“所侵官帑、敛富人财物亦不赀”(85)。次年六月,奏其侵盗军饷33000两(8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