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民族地区之间和谐发展问题研究——以湖北省来凤县、湖南省龙山县为例(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 段超 参加讨论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为加强鄂湘渝黔四省边界县市区流动人口及其计划生育管理,2001年,在来凤、龙山两县倡议下,成立了“鄂湘渝黔边区毗邻县市区流动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协作会”,该协作会最初有成员单位6个,后来增加到15个。 该协会的核心工作是搞好相互流入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使流动人口的验证、管理、服务等一系列工作在流入地落实。2001-2003年,该协会分别在来凤、黔江、龙山举行了3次年会。2002年,协作会各成员单位对65958人次的流入人口进行“三查”,落实计划生育补救措施,上环2104例,结扎243例。“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协作会”适应了边区流动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需要,促进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得到了边区各县市区上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4.在遇到困难时,相互帮助。来凤、龙山两县一方遇到困难时,另一方总是给予无私帮助。位于酉水河南岸的龙山县官渡村,由于河床陡高,村民饮水困难。隔河相望的来凤县自来水厂主动投资,将饮水管道架到官渡村,使该村1600多户村民用上了自来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来凤县工业生产形势很好,电力供给紧张。龙山把高压线拉到来凤,保证来凤工业用电。1982年,龙山县遭受历史上罕见的虫灾,若不及时治理,几十万亩农田将毁于一旦。为了减少损失,全县人民夜以继日地撒药治虫。农药用光了,群众十分着急,来凤县领导知情后,将3 万斤农药调给龙山,从而使龙山禾苗免受虫灾,当年农业生产获得好收成。
    1986年春耕前夕,来凤县在杂交水稻制种催芽时,烂掉了可播30多亩“母本”的种子,严重影响着几十万亩水稻的种植。龙山县知情后,及时排忧解难,向来凤县提供了3000斤杂交稻种,从而使来凤县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1993年9月中旬,到重庆市秀山县参加门球比赛的来凤县税务系统8名退休职工,在返回途中,所乘客车在龙山县境内翻车。龙山县税务局、旅游局、交警大队闻讯后,及时赶到现场,抢救伤员,并租用一辆新车,将来凤同志送回家。1998年冬天,龙山县发生重大交通事故,30多人死伤,抢救伤员的龙山县医院青霉素即将用完。接到龙山县请求支援的电话后,来凤县领导指示县医药公司全力支援,越快越好。来凤县医药公司找出库存的3000支青霉素和1000盒庆大霉素,火速送往龙山县医院。
    5.在发生矛盾时,相互谅解,妥善处理。熟话说:“牙齿和舌头再好,也有相咬的时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客观上存在利益竞争,两县难免也会出现一些矛盾和纠纷。可贵的是,一旦发生了矛盾和纠纷,双方都能从团结的愿望出发,互谅互让,把问题妥善处理。20多年来,两县从未发生过群体性冲突事件。
    酉水河是龙山、来凤两县共同的水资源。近年来,两县为了发展经济,拦河筑坝,引水灌溉和发电。在酉水河资源利用过程中,双方也产生过一些冲突和矛盾。1993年,位于酉水南岸的龙山县中南村村民进入北岸来凤县沙坨乡挖河沙,破坏了河堤。沙坨乡个别小青年大动肝火,发动50多人要找中南村“算账”。沙坨乡干部群众坚决反对,说:“人家又不是故意的,谁没有大意的时候,堤坏了,我们修复就是。”结果,沙坨人没有闹事,自己修好了河堤。龙山县中南村的干部群众知道此事后,前来道歉,并要赔偿损失。沙坨乡干部群众没有接受,他们说:“弟弟打烂了碗,做哥哥的难道还叫他赔?今后挖河沙注意点就是。”
    1995年,来凤县建了一座电站,由于河坝加高,使位于下游的龙山县华塘乡红岩寺村一台水泵无法抽水,影响1000多亩稻田的灌溉。情急之下,红岩寺村100多人手持钢钎和铁锤,冲到来凤电站,要掘坝放水。来凤当地群众也不肯相让,一场流血事件即将发生。龙山县委书记闻讯赶到,指着来凤县一大片良田,教育红岩寺村的群众说:“你们想过没有,毁了河坝,来凤县上万亩稻田将被淹没,1/3的单位和居民用不上电,是你们的1000亩重要,还是来凤县万亩良田和几万人的用电重要?我们过去修象鼻岭电站,淹没了人家几十亩稻田,人家没说一个不字。你们就一台水泵,自己就不能想办法解决吗?”来凤县委书记稍后也带着3名技术人员赶来,一边道歉,一边拿出1000元钱,并要技术人员重新装机。双方避免了一场严重的流血事件。
    三、两县促进和谐发展的主要经验1.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将此作为和谐发展的基础。民族团结是和谐发展的基础。两县十分珍视长期以来建立起来的传统友谊,采取措施,巩固和加强新时期的民族团结。
    一是加强两县领导之间的联系与友谊。来凤、龙山两县历届县委、政府十分重视彼此之间的团结和友谊。两县领导班子换届、主要领导调离时,总是把搞好同对方的关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传给下一届班子、下一任领导。新的领导上任后,总要去对方拜访,建立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领导之间的这种往来由一般性礼节拜访,上升为以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为目的的问题探讨与经验交流。
    二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两县十分重视对干部群众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每年双方都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通过召开民族团结表彰会、报告会,举办民族团结展览等形式,提高广大干部对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区域和谐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清除封建主义、宗派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想的影响。县里召开干部会议时,强调这个问题;乡村召开干部会议时,也强调这个问题。两县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山歌、三棒鼓、知识竞赛等形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在民族团结方面涌现出的好人好事,营造团结奋斗、和睦相处的气氛。
    三是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两县县委、政府领导始终强调,“如果不重视民族工作,不研究民族问题,就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要求每一个领导干部都重视和研究民族问题,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民族工作。从县到乡镇,均成立了党委民族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解决民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督促民族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
    四是加强各级民族工作部门的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县民委的建设,配备政策水平较高、能力较强的同志担任县民委主任,对民委一般工作人员也有严格要求。为充实基层民族工作力量,双方在乡镇和民族关系协调任务较重的村委会,设立民族工作专兼职助理员和联络员,确保民族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国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来凤、龙山两县之所以能够共同发展进步,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结果。
    一个地区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实现的,它与有关地区特别是与毗邻地区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来凤、龙山两县对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两县领导常说,“当一个县的家,想两个县的利益。”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采取多方措施,支持、帮助对方发展。如双方将自身工农业生产优势技术传授给对方;当对方遇到困难时,予以帮助;在社会管理方面相互学习,密切配合。两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两县各族人民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基础之上。
    3.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发展客观上存在着竞争。对于相邻民族地区来说,竞争问题就更加突出。如何认识竞争,怎样对待竞争,对于各地区发展十分重要。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对竞争理解不正确而造成两败俱伤的情况不在少数。来凤、龙山两县由于在实践中坚持了以下正确的竞争观,双方在竞争中相互促进,在竞争中实现了共同发展。
    一是坚持在竞争的同时,加强协作。一般来说,相邻的区域其资源类型、产业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体相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而临资源、市场、人才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如果不加强协作,放任市场竞争,必然造成重复建设,资源短缺,市场容量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制约双方发展。在20多年的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龙山、来凤两县既有竞争,也有协作。20世纪80年代初,两县各建了一个陶瓷厂和一个氮肥厂。由于相处太近,原料供给和市场需求有限,彼此的陶瓷厂和氮肥厂都不景气。“双陶相争”,一度两败俱伤。氮肥厂也由于生产成本较高,每年各自都出现数十万元的亏损。通过协商,在20世纪80年代末,龙山县砍掉了氮肥厂,支持来凤氮肥厂发展,来凤县则负责向龙山提供平价化肥。20世纪90年代,来凤县主动砍掉了陶瓷厂,将优质陶土供给龙山,龙山县陶瓷业出现了生机。类似这种“两县一厂”的协作还很多,它搞活了企业,促进了两县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协作,不仅体现在生产领域,也体现在其他方面。在金融方面,来凤、龙山通过金融协作,将“以车代邮、异地结算”改为“省际间的同城结算”,使资金在途时间由10天缩短为1天,每年多产生经济效益7000多万元。
    

在商品物质交流方面,双方通过边区贸易协作,对农副产品的收购、工业产品的出售,不相互“设卡”,实行城域间“交通”。边贸协作,搞活了流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