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一书,就总体来说,仍是封建正统的史学著作,它歌颂帝王将相,宣扬封建主义的伦理道德。但在某些方面,它也不完全受封建正统观念的束缚。比如在第十卷《灾祥》篇中,通过记述唐太宗不信祥瑞,魏征强调修德以销灾,岑文本主张慎施善政以胜妖孽的言论,反映了吴兢并不完全相信天命的思想。又比如,在第二卷《任贞》篇里,立了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珪、李靖、虞世南、李勣、马周等八个人的小传,这固然歌颂了李世民的知人善任,但同时也肯定了在创业、守成当中,这八位功人的重要作用,对这八个人物,作了较为客观的论述和较为公允的评价。这一点,比起那些只知片面过分地强调皇帝个人的作用的封建史学家来,吴兢显然是高明了些。 就历史编纂学而言,《贞观政要》一书,也有自身的特色。它按专题分类记叙唐太宗朝的史事,而且专述政治史,而它的记述,又是以唐太宗君臣论治的方式进行记载的,因此,这是一部关于贞观年间的政治史著作。在吴兢之前,虽然有贾谊的《过秦论》,朱敬则的《十国兴亡论》等史论之作,但那或者是一篇文章,或者是文章的汇集。象《贞观政要》这样分专题论述一个王朝的历史的专书,实属罕见。 古来将相多寂寞,惟著述者留其名。作为李唐王朝谏诤忠贞之臣的吴兢,自来鲜为人知;而作为史学家的吴兢及其史书《贞观政要》,却流传千古,远播中外。 注释: ①②③④(17)《新唐书·吴兢传》。 ⑤两《唐书·魏元忠传》。 ⑥⑧《旧唐书·朱敬则传》。 ⑦⑨⑩《新唐书·朱敬则传》。 (11)《全唐文》卷一七○朱敬则:《请择史官表》。 (12)(15)《旧唐书·吴兢传》。 (14)《贞观政要》吴兢原序前戈直按语。 (16)《唐会要》卷六三“在外修史”。 (18)《唐会要》卷六四“史馆杂录下”。 (19)《新唐书·沈既济传》。 (20)《四库全书总目》卷四六。 (21)(22)陈寅恪:《元白诗笺征稿》第五章“七德舞”。 (23)《四库全书总目》卷五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