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1800—1870年间法国社会思潮的冲突与整合(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 王加丰 参加讨论

一、“传统”和“保皇派”的复杂含义
    上述种种盘根错节的矛盾,反映了法国当时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问题,以致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传统”和“保皇派”等概念蕴涵着多种含义,只有认清“传统”和“保皇派”的复杂性,我们才能较好地理解这一时期法国社会思潮的冲突与整合。
    在19世纪的法国,“传统”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含义有所变化。⑦ 有一种公认的传统是封建传统,但到底什么是封建传统,答案并不清楚,因为极端保皇派(ultra-royalistes)、保皇派中的正统派(légitimistes)或波旁派所坚守的,可能只是我们所理解的封建传统的一部分。还有一种我们常常忽略但实际却很重要的传统,那就是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的传统。对19世纪的法国人来说,启蒙运动和大革命都已经成为传统,相对于旧制度而言,我们可称之为新传统。新老传统都包含多种多样的思潮,而工业化进程又产生了各种新的思潮。这样,在19世纪,法国大体上存在三种文化力量的冲突与合作:老传统;新传统;新的现实需要,即随工业化而来的新思潮,包括劳资冲突及其在思想上的种种反映。新传统与老传统间的断裂远未弥合,新的现实需要在继承部分传统的同时,又对各种传统提出挑战,或者说,工业革命又造成了新的断裂和分裂。无论保皇派、大小资产阶级还是工人阶级,他们与旧传统、新传统都发生联系,但各自与这些传统的联系大异其趣。
    至于“保皇派”,其含义更为复杂。首先,是主张立宪的还是主张旧制度的才算保皇派?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拿破仑帝国结束后上台的路易十八就不是保皇派,因为他建立的复辟王朝是有议会的,议会是按他即位前公布的《宪章》建立的。他本人还未到巴黎,就先在巴黎贴出告示,宣布现存的代议制政府将保留下来,分成元老院和由各省代表组成的众议院。他还宣布公众自由、私人自由和信仰自由将得到保障,新闻自由将得到尊重(但除了那些维持公共安宁所必需的措施)。⑧ 后来证明,这个复辟政权延续了拿破仑的土地政策,它给予人民的“自由”在某些方面比拿破仑所给予的还要多,其议会的权力也较拿破仑时期更大。复辟王朝最有名的一些学者或政治家,像自由主义者贡斯当、经济学家萨伊、历史学家和政治家基佐等都是新教徒,说明经过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的洗礼,宗教迫害在法国已经没有市场。实际上,早在1815年,被认为属于最激进民主运动左翼的里戈梅·巴赞(Rigomer Bazin)就出人意料地把路易十八颁布的宪章解释为建立某种基于代议制的宪政政体的一个机会。两年后他又曾设想一种“王朝共和国”或“代议君主制”(Monarchie représentative)的可能性。⑨
    因此,如果说主张保留国王的路易十八及其支持者是保皇派,那么启蒙运动中以狄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或法国大革命中最初掌握政权的斐扬党人也是保皇派,因为他们都赞成保留国王。从形式上看,上述各种政治势力都既主张保留一个权力很大的国王,又主张建立一个权力很大的议会,为什么他们之中有的被称为保皇派,有的被称为君主立宪派?
    19世纪初的自由派一般而言并不是共和派,他们赞成的是宪政,并不主张废除国王。因此,有必要区分自由派与极端保皇派在对待国王上的区别。1821年基佐曾在一本著作的“前言”中这样问道:“试图保持合法皇权的同时,建立一种宪法秩序;这一目的,是通过旧制度的一些准则、实践和神佑来实现?还是通过新法兰西的各种准则与联盟来实现?”也就是说,关于立宪政府,保皇派与自由派有不同的理解,而复辟王朝的态度则模棱两可。就路易十八而言,他骨子里也许是一个极端保皇派,但为了维持稳定,表面上又不得不装成一个立宪派。这种情况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低下,如基佐所说:“法兰西对自己没有信心,政府也没有力量。”⑩
    其次,保皇派所支持的“国王”或“皇帝”也有本质的区别。他们中有的支持波旁王朝的“国王”,有的支持第一帝国的“皇帝”,有的支持七月王朝即奥尔良王朝的国王,这些人分别构成了保皇派的三个派别。他们之间的差别有时就像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差别一样大,因为波旁王朝代表旧制度,而拿破仑某种程度上代表大革命。
    最后,保皇派的支持者也很复杂。我们习惯上总是认为支持保皇派的是三个王族或跟随这三个王族的贵族及大资产阶级,但常常忽略了19世纪支持法国保皇派的两种基本力量:农民和资产阶级。农民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保皇派,直到第二帝国的建立都是如此,这是他们与工人不同的地方。但农民的思想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或通过什么形式来表达的?路易十八的宪章反映了这种情况,它承认农民在大革命中取得的土地所有权。关于这个时期农民的政治作用,马克思指出:“波拿巴代表一个阶级,而且是代表法国社会中人数最多的一个阶级--小农”;“正如波旁王朝是大地产的王朝,奥尔良王朝是金钱的王朝一样,波拿巴王朝是农民的王朝,即法国人民群众的王朝。”他还进而指出:农民反对其他各个阶级,这“是农村反对城市的表现”。(11) 马克思同时从阶级关系和城乡关系来看待农民的政治态度。农民想保住大革命带给他们的成果,但他们中大部分人并不希望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的时期他们的愿望几乎左右着法国政局的发展。关于这时期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恩格斯在论及路易·波拿巴上台的原因时说道:“那时资产阶级大部分还是保皇主义的,并且分裂为三个王朝政党和一个共和党。它的内部纷争,使得冒险家路易·波拿巴能把一切权力阵地,即军队、警察和行政机关尽行占据,并且在1851年12月2日把资产阶级的最后堡垒即国民议会也打碎了。”(1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