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关于中印边界东段的几个问题(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吕昭义 参加讨论

综上,赵尔丰下属程凤翔部在杂瑜地区勘画疆界南至压必曲龚,但招抚活动已在当时的下杂瑜以南以西,压必曲龚及原梯龚拉、妥坝、木牛甲卜等地皆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赵尔丰总结说:"各文武员弁远涉穷荒,重渡两江之险,复越三岭之寒,行于冰天雪地之间,冒死于枪林弹雨之下,前后数载克地数千里","且人民皆愿内附,遴员抚绥,西至k3ha02.jpg猓,已与印度毗连。现已就抚者有:原梯龚拉、妥坝、珞夷、k3ha03.jpg夷十科种,地方数千里。籍旷古不化之野番,同沾雨露,划区分司,遵照部章'地足能以养民,民足能以养官'者,择要设治:以桑昂曲宗改为科麦县,杂瑜改为察隅县,同属于昌都府……原梯龚拉拟设原梯县,妥坝拟设归化州,复设木牛甲卜县丞隶属之。俟将界址划清,再委员前往。底定西南半壁,以固国防"[②r]。随即颁布地方章程,宣告:"照得桑昂曲宗、杂瑜、妥坝、原梯龚拉、木牛甲卜各部地方,原为中国大皇上百姓,因未设汉官……今既情愿设为汉官,以后同为国民。"[③r]
    结论
    一、英国兼并阿萨姆后,逐渐北上接近中印传统习惯边界,通过一些协议,将原传统习惯边境两属地区占为己有,大体上确定了一条沿喜马拉雅山山脚的边界线。这条线即所说的"外线"。从走向上来说,与沿山脊而行的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相距甚远,从时间上来说,麦克马洪线是在外线以后半个世纪才偷偷抛出。因此,绝不能将麦克马洪线理解为"外线"。
    二、"内线"是英属印度限于其统治不能有效地达到外线情况下而勘画的,实质上是英属印度的"实际控制线"。"内线"在"外线"以南,大体上与"外线"有几公里距离。赵尔丰与英属印度"内线"的勘画毫无关系。
    三、赵尔丰部属勘画的边界为宣统三年设治时的察隅南界,南至压必曲龚,但通过安抚活动,察隅以南及西南的部落接受招抚。
    注释:
    ①a国际上研究中印边界争端的权威英国学者拉姆认为:外线是英属印度的国际边界;内线是其行政管理线,实际上起着国际边界的作用。但限于所使用的资料,拉姆对于传统习惯线及赵尔丰在察隅地区的活动未作深入研究。印度学者梅赫拉认为内线是行政管辖线,他否认外线的存在,认为在麦克马洪线提出前,英属印度没有确定其国际边界。国内的研究,由于多种原因,未能深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编的《中国边疆研究通报》(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登载曾世英《关于论证中印东段国界资料的一些线索》、房建昌《近代中印东段边界史略》、吕昭义《"中国威胁论"与英属印度的"战略边界"》三篇文章,较为集中地探讨这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力求恢复历史的真实,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
    ①a巴塔查尔季:《印度东北:政治与行政史》K.K.Bhattacharjee,North East India,Political and Administrative History,新德里1983年版,第5页。
    ①b麦肯齐:《印度东北边境》Alexander Machenzie,The North-East Frontier of India,第1版发表于1884年,书名为《政府与孟加拉东北边境部落的关系史》History of the Relation of Government with the Tribes of North-East Frontier of Bengal。本文所引为1995年新德里版,第21页。麦肯齐从1868年至1873年直接负责管理英属印度孟加拉政府政治文函。1869年副总督威廉·格雷要求他为了官方的目的,写一部"关于孟加拉东北边境的备忘录"。麦肯齐依据他所掌握的大量原始资料写作了该书。这本书完成于英国决定在东北边境推行前进政策之前,所记史料较为可靠。
    ②b麦肯齐:《印度东北边境》,第15页。
    ①c转引自拉姆《麦克马洪线》第2卷,伦敦,1966年版,第297页。
    ②c麦肯齐:《印度东北边境》,第16页。引文中所说的布提亚人即门巴族。
    ③c麦肯齐:《印度东北边境》,第18、19页。
    ④c麦肯齐:《印度东北边境》,第22页。
    ⑤c麦肯齐:《印度东北边境》,第27页。
    ①d布延:《英国与阿萨姆关系:1771-1826》S.K.Bhuyan,Anglo-Assamese Relation,1771-1826高哈蒂,1949年。
    ②d《艾奇逊条约集》第14卷(1929年版)载有该协议。房建昌在《近代中印东段边界史略》一文中翻译了该协议。译文的第2条似不太准确。第2条原文为:"In our traffic we pledge ourselves to confine our dealings to the established market places at Oodalgoore and Mungle Dye,and never interfere with the ryots neither will we allow any of our Booteahs to Commit any acts of oppression."房的译文为:"在我们的交易买卖中,我们保证不在Oodalgoore和Mungle Dye建立贸易市场,不干涉印度农民,不让我们的菩提人有任何侵犯行为。"阿萨姆当局为了扩大阿萨姆与西藏贸易,在Oodalgoore和Mungle Dye建立市场以吸引从西藏来的商队。七王并未插手这两个市场的建立。这条的主旨是使门巴族头人放弃传统的直接向山口平地农民收取布沙的权力,似应译为:"在我们的通行中,我们保证我们的交易活动只限于在Oodalgoore和Mungle Dye已建立贸易市场之处,不干涉农民,我们也不允许我们的Booteahs进行任何压迫。"
    ①e《艾奇逊条约集》第12卷,第154页。
    ②e参看吕昭义《英属印度与中国西南边疆(1774-19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5页;房建昌《近代中印东段边界史略》。
    ③e麦肯齐:《印度东北边境》,第16、17页。
    ④e麦肯齐:《印度东北边境》,第18页。
    ①f麦肯齐:《印度东北边境》,第19页。
    ②f协议载于《艾奇逊条约集》第1卷第148-149页,本文转引自麦肯齐《印度东北边境》,第24-25页。
    ③f麦肯齐:《印度东北边境》,第24-25页。
    ①g麦肯齐:《印度东北边境》,第29页。
    ②g《艾奇逊条约集》第12卷,第156-159页。
    ①h转引自麦肯齐《印度东北边境》,第32页。
    ②h拉姆:《麦克马洪线》第2卷,第314页。
    ③h拉姆:《麦克马洪线》第2卷,第314页。
    ④h《外事秘书巴尔内斯备忘录:1889年7月25日》,见印度国家档案馆《外交和政治部年报》,外部事务A,1900年1月。
    ⑤h麦肯齐:《印度东北边境》,第55页。
    ①i转引自麦肯齐《印度东北边境》,附录B。引文中*号处注为麦肯齐原书注释。
    ②i《外事秘书巴尔内斯备忘录:1889年7月25日》,见印度国家档案馆《外交和政治部年报》,外部事务A,1900年1月。
    ③i拉姆:《麦克马洪线》第2卷,第313页。
    ④i吕昭义:《英属印度与中国西南边疆(1774-1911)》,第327-329页。
    ①j《阿萨姆当局致印度政府》,1899年7月11日,见印度国家档案馆《外交和政治部年报》,外部事务A,1900年1月。
    ②j参看吕昭义《英属印度与中国西南边疆(1774-1911)》第10章。
    ③j梅赫拉:《麦克马洪线及其以后》,1974年版,第91页。
    ①k吴丰培编《赵尔丰川边奏牍》,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第236页。
    ②k为了便于与国外史料对照,依据郑鹤声的《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将中文文献中的阴历换为阳历。以下凡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年月日者为阳历,用汉文数目者为阴历。
    ③k参见房建昌《近代中印东段边界史略》。
    ④k《赵尔丰川边奏牍》,第494页。
    ⑤k拉姆:《麦克马洪线》第2卷,第341页。
    ①l《印度事务部记录》,政治与机密备忘录India Office Records,Political and Secret Memoranda,L/P&S/18/B.189。
    ②l拉姆:《麦克马洪线》第2卷,第341页。
    ③l吴丰培编《赵尔丰川边奏牍》,第473页;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编辑组:《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中),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604页。
    ④l《赵尔丰川边奏牍》,第471、472、473页;《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中),第559、576、604页。
    ⑤l《赵尔丰川边奏牍》,第491页。
    ①m《密西米远征队日记》,1912年1月,见《印度事务部记录》,政治与机密备忘录,L/P&S/18/B.189。
    ②m《印度事务部记录》,政治与机密备忘录,L/P&S/18/B.189,邓达斯致阿萨姆政府,1912年7月12日;阿萨姆政府致印度一政府,1912年7月22日。
    ③m参看梅赫拉《麦克马洪线及其以后》,第82、83页。
    ①o《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中),第584页。
    ②o《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中),第590、591页。
    ③o《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中),第615页。
    ④o《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中),第629-631页。
    ⑤o这里所说的下杂瑜位于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仍为印度非法占领的下察隅地区,下杂瑜村即日马村,位于东经97度零分北纬28度4分,与现在的麦克马洪线以北的下察隅区不可混为一谈。详见房建昌《近代中印东段边界史略》。
    ⑥o《赵尔丰川边奏牍》,第478页;《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中),第570页。
    ⑦o《赵尔丰川边奏牍》,第478页。
    ⑧o《赵尔丰川边奏牍》,第479-480页。
    ①p《赵尔丰川边奏牍》,第492页。
    ②p《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中),第608页。
    ③p《赵尔丰川边奏牍》,第488-491页;《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中),第608-610页。
    ④p《赵尔丰川边奏牍》,第474页;《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中),第604页。
    ⑤p《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中),第660-661页。
    ⑥p《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中),第652页。此事《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记在宣统二年,但与贝利1911年夏从察隅经洛希特河下行至印度的游记对照应在宣统三年。
    ⑦p《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中),第670-671页。书中所载年份为宣统二年,与英国方面的有关记载对照,似应为宣统三年。
    ⑧p《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中),第665页。年份也应在宣统三年。
    ⑨p房建昌:《近代中印东段边界史略》。
    ①q《印度事务部记录》,政治与机密备忘录,L/P&S/18/B.189,总督电报,1911年8月18日;贝利上尉的报告,1911年9月19日。
    ②q《印度事务部记录》,政治与机密备忘录,L/P&S/18/B.189,总督电报,1911年10月10日。
    ③q拉姆:《麦克马洪线》第2卷,第355-357页;《印度事务部记录》,政治与机密备忘录,L/P&S/18/B.189,密西米远征队日记,1911年11月。
    ①r《印度事务部记录》,政治与机密备忘录,L/P&S/18/B.189,密西米远征队日记,1912年1月。
    ②r《赵尔丰川边奏牍》,第236-237页;《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中),第834-835页。
    ③r《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中),第834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