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内诸司使的兴起,是中晚唐宦官专权局面得以形成的关键,也是中古时期中国封建政治制度史中的一件大事,这一点渐已成为中外学者的共识。唐长孺先生和赵雨乐曾勾检出庞大的宦官内诸司使职①,为我们理解唐宋之际封建政治制度中所发生的巨变,提供了有益的线索。这个庞大的内诸使司系统的组织分部细密,是形成北司宦官集团的重要基础,并与三省以宰相为首的南衙官僚行政系统相抗衡。在此基础上,唐代内庭宦官的首脑,由初唐律令格式保障下确立起来的内侍省内侍监(正三品),渐而让位于崛起于中唐以来的宦官新贵--神策军中尉、枢密使和宣徽使。在宦官的北司机构里,中尉握兵掌军事,枢密使参政管机密,宣徽使则是这个庞大系统的总管家。三者相当于南衙的宰相内阁,既互相配合,又相互制约,构成了北司宦官系统得以良性运转的保证。关于前两者,论述已很多,而对于宣徽使的重要地位及影响,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日本学者友永植在七十年代末曾撰文讨论唐宋时代的宣徽使②,但他的着眼点在五代,由于受时代及史料的限制,对于唐代宦官宣徽使着墨不多。笔者不揣浅陋,试就唐代宦官宣徽使的出现、发展及其作用作一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一、宣徽使的出现及其状况 宣徽使,新、旧《唐书》及《唐会要》诸书皆不载其建置始末。关于宣徽使得名由来,中外学者皆推测来源于大明宫中的宣徽殿。在宋代,有关宣徽使的情况已很模糊,偶而有学者提到,也只是笼统言之。文献中较早记载宣徽使之职情况的是宋人徐度的《却扫编》: 宣徽使,本唐宦官之官,故其所掌皆琐细之事。本朝(按:指宋)更用士人,品秩亚二府,有南、北院,南院比北院资望尤优,然其职犹多因唐之旧。赐群臣新书,及诸司使至崇班、内侍、供奉、诸司工匠、兵卒名籍,及三班以下迁补、假故、鞫劾,春秋及圣节大宴,节度使授恩命、上元张灯、四时祠祭,契丹朝贡,内庭学士赴上,督其供帐,内外进奉名物,教坊伶人岁给衣带,郊祀御殿、朝谒圣容、赐酺、国忌,诸司使下别籍分产,诸司工匠休假之类③。 徐度虽然说的是宋代宣徽使的情况,但他明言“其职犹多因唐之旧”,所以为我们了解唐代宣徽使的情况提供了可贵的线索,成为考察宣徽使的最原始的材料。以治学严谨而名传于后世的胡三省在注释《资治通鉴》时也引用了这段话,由此可见它的价值。 约和徐度同时代的叶梦得在《石林燕语》中也提到宣徽使,他说:“宣徽南北院使,唐末旧官也。置院在枢密院之北,总内诸司及三班内侍等事。”④相比较而言,叶梦得比徐度的记载要简略的多,但他同样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后来的记载多本于他们二人。 他们的记载有个缺陷,就是都没有提到宣徽使的建置时间。后来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约略提到宣徽使的起置本末,他说:“按枢密、宣徽院,皆始于唐。……盖因肃、代以后,特设此官,以处宦者。其初亦无甚司存职业,故史所不载,及其后宦者之势日盛,则此二官日尊。”⑤枢密使正式建立于唐代宗永泰二年(公元766年)⑥,马端临既然在这里把枢密使和宣徽使放在一起来讲,估计宣徽使的出现也在枢密使的先后不久约或同时诞生。目前,我们所知唐代最早供职于宣徽院的宦官是西门珍,“大历之末,擢居宣徽。”⑦大历为唐代宗的年号,据此推知,宣徽使的诞生至迟不会晚于代宗年间。 宣徽使是宣徽院的最高长官。由于宣徽院分为南、北两院,所以宣徽使也设有宣徽南、北院使两名,另有副使两名。“南院使资望比北院使稍优,然事皆通掌,只用南院印。”⑧南院使比北院使资望稍优的情况,在宦官的职务升迁中也表现出来。大宦官刘遵礼在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担任北院使,直到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才改任南院使⑨。在史书记载中,有时候只称宣徽使,而不分南、北院使,这种情况在唐中期和晚期都有(见附表)。 唐末,朱温为了篡唐的需要,在大杀宦官之后,于昭宗天祐二年(公元905年)改用士人担任宣徽院南、北使,次年“独置宣徽使一员”⑩,从此结束了唐代历史上宦官把持宣徽使的黑暗局面。五代后唐时,虽曾一度参用宦官和士人共掌宣徽使,但总的发展趋势是,宣徽使渐由内庭宦官机构发展成为外廷重要机构,从而成为宋、辽、西夏、金、元封建统治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宣徽使的职责与宣徽供奉官 宣徽使的职责范围,《文献通考》记载:“掌总领内诸司及三班内侍之籍,郊祀、朝会、宴享、供帐之事,应内外进奉,悉检视其名物。分掌四案:曰兵案、曰骑案、曰仓案、曰胄案。”(11)综合前面提到的材料,可以把宣徽使的职能归纳为三项:1、掌管北司诸使、宦官名籍,包括供奉于内廷的各种伎术人,涉及整个宦官系统;2、管理各种郊祀、朝会、宴会、典礼的供应与服务;3、管理内外进贡物品。下面就这三项职能展开讨论。 1、宣徽使管辖的内诸司使可以考知的有: 五坊使,胡三省说:“五坊属宣徽院”。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闲厩使以殿中监承恩遇者为之,押五坊以供时狩,一曰鵰坊,二曰鹘坊,三曰鹞坊,四曰鹰坊,五曰狗坊。”(12)《唐会要》说:“自宝应二年(公元763年)后,五坊隶内宫苑使。”(13)五坊是什么时候归宣徽使领导的?不得而知。估计在宣徽使兴起以后,五坊就隶属于宣徽院的管辖了。唐后期著名的大宦官仇士良在宣徽院任供奉官时,就曾担任五坊使之职。见诸史书的还有“五坊小使”(14),大概是更为低级的一种使职。此外,还有“宣徽鹰鹞使”(15),宦官李敬实曾经充任,估计也是和五坊使同一系统的使职。 宣徽小马坊使、宣徽含光使(16)也是宣徽使管辖的使职。小马坊使的性质,大概和五坊使、鹰鹞使差不多。含光使,唐长安禁苑中有含光殿(17),大概是负责管理含光殿的一种使职,其下还有含光副使(1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