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徽院管理的各种伎术人有:法曲乐宦(19)、毬工等。《新唐书·刘克明传》曰:“敬宗善击毬,于是陶元皓、靳遂良、赵士则、李公定、石定宽以毬工得见便殿,内籍宣徽院。”(20)这些伎术人是专门供奉皇帝娱乐的,一般由各地选送和民间选拔而来。 2、为了更好地给予郊祀、朝会、宴会、典礼的供应与服务。宣徽院集中了一批音声人,供举行活动时演奏。另外,宣徽院还管辖有“酒坊”,大概是专供宫廷酿酒的作坊。1958年陕西耀县出土一批唐代银器,刻文有“宣徽酒坊宇字号”字样(21),1979年西安西郊也出土了刻有“宣徽酒坊”,“高品”宦官监制字样的银酒柱(22)。这些金银器皿就是供宣徽酒坊用于郊会时的。 3、宣徽院管理的进贡物品,既有金银器皿、也有钱财布帛,为此特设“宣徽库”,由“宣徽库家”负责仓库的出纳管理。担任过宣徽库家职务的宦官有李敬实和刘遵礼、刘重允父子。由于这个位子“地密务殷”(23),所以对它的选拔颇为严格,要求被选者“举止有裕”(24)、“文艺冠绝”(25),才能充任。所以,对于那些入仕不久的宦官而言,这个职务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预示着从此可以平步青云。宦官李敬实充任宣徽库家后,“翌日赐绿,光焕一时,人称独步”(26);大宦官刘遵礼充任宣徽库家后,“阶资渐登”(27),难怪他让自己的养子刘重允也步其后尘,世袭其职了。 宣徽库储备有巨额的物资财富,在政局动荡、国库虚耗而军费难支时,朝廷有时也调出宣徽库的财物支助军费,撑持局面。懿宗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在镇压庞勋起义之后,赏赐官军的敕令中说:“既崇军额,要备供须,宜赐宣徽库内绫绢一十万匹,助其宴犒。”(28)宣徽库一次能支出这么多绫绢,库存规模是相当可观的(29)。唐后期,内庭宦官贪污腐化、无恶不作,宣徽库的设立为宦官上下其手、中饱私囊提供了有利条件,难怪宦官们对宣徽库家这一职务垂涎欲滴了。 除了以上这些职能外,宣徽使还在“大朝贺及圣节上寿”时负责“宣答”诏命(30),传达皇帝的旨意。这一点至关重要,它是唐后期宣徽使从内庭走出,干预外朝事务的手段之一。这在后面还要展开讨论。 由于宣徽使领导下的宣徽院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组织,所以在宣徽院里集中了一批具体办事的服务人员--宣徽供奉官。供奉官的涵概面很广,据胡三省说:“唐制:中书、门下官皆供奉官也。外官得随朝士入见者谓之仗内供奉,随翰林院官班者谓之翰林供奉,宦官谓之内供奉;又有朝士供奉禁中者。”(31)供奉官不是固定的某一官职,但他们供职于内廷,具有临时差遣的性质,与皇帝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被加以供奉官的头衔意味着成为皇帝的亲信。宦官李敬实任宣徽供奉官时,“出入肘腋,日侍天颜,言无不从,事无不可,偏承渥泽,顾遇日深”,“光焕于朝班,荣耀于时辈。”(32)宦官许遂忠担任宣徽供奉官时,“皇华宣命于四方,清问驰声于多士”,“紫绶崇荣,金章有耀,伐罪之绩,申恩有加。”(33)宦官刘遵礼任宣徽供奉官时,“亲承顾问”(34),荣耀有加。难怪著名大阉仇士良一生“承顾问则,八加供奉”(35),对宣徽供奉官之职表现出恋恋不舍之情。 宣徽供奉官还有许多特权,他们口含天宪,外出时“除宰相外,无所回邂。”(36)但在实际执行中,即使是宰相也常蒙受他们的羞辱。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中人李敬实排(郑)郎驺导驰去,郎以闻。宣宗诘敬实,自言供奉官不避道,帝曰:“传我命则绝道行可也,而私出,不避宰相邪?”(37)唐宣宗是唐后期对宦官颇不客气的帝王,但对宣徽供奉官因公外出横行霸道的行径也予以承认。 宣徽供奉官还受到皇帝的特别恩宠,经常得到巨额赏赐。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赐宣徽院供奉官钱,紫衣者百二十缗,下至承旨各有差。”(38)可见供奉官的人数较多。另外,在供奉官中似乎还有宣徽承旨一职,然遍检诸书及金石墓志都不见有关于宣徽承旨的记载。考虑到枢密院有枢密承旨,翰林学士院有学士承旨之职,我们推测宣徽院也应该有宣徽承旨之职。其职掌估计与枢密承旨和学士承旨相仿佛,属于宣徽院系统中能够直接参予内庭机要密诏应对的供奉官。 唐代宣徽使及其所辖宦官使职 时间 人物职务 材料来源 代宗大历末 西门珍 擢居宣徽 《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七○ 德宗-宪宗 许遂忠宣徽供奉官 《考古与文物》一九八五年六期 顺宗-穆宗 王公素宣徽供奉官 《唐代墓志汇编》下大中一四八 宪宗-文宗 仇士良八任宣徽供奉官 《文苑英华》卷九三二 穆宗-宣宗 李敬寔 宣徽库家→宣徽鹰鹞使 《考古与文物》一九八五年六期 冯志恩宣徽使 《册府元龟》卷一五三 敬宗阎弘约宣徽使 《旧唐书》卷一七《敬宗纪》 刘弘逸宣徽副使 文 康约言 宣徽北院副使 《集古录跋尾》卷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