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三国时期的吴蜀关系(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 赵国华 参加讨论

樊城之战后,刘备完全丧失了荆州,荆州7郡除南阳之外,全部落入孙权之手,魏、蜀、吴三分格局最后形成。孙权还将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曹操表奏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吴蜀伙伴关系在此划上一个休止符号。
    2
    魏、蜀、吴三分格局的最后形成,加快了汉魏皇位更迭和刘备创建政权的步伐。延康元年十月,曹丕以禅让方式替代汉朝廷,建立魏王朝。次年四月,刘备在成都称帝,表示承继汉王朝的统绪。由于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背弃吴蜀原来的伙伴关系,事态的发展必然促使刘备出兵报复。对于吴蜀关系的这般前景,就连一些目光锐利的旁观者,业已看得十分清楚。如《三国志·刘晔传》说:
    (魏文帝)诏问群臣,令料刘备当为关羽出报吴不。众议咸云:"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晔独曰:"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
    在东吴方面,自从曹丕践祚之后,孙权已经上表称藩,曹丕则策命孙权为吴王。魏吴之间在名义上确立了君臣关系。鱼豢《魏略》就此谈到:
    权闻魏文帝受禅而刘备称帝,乃呼问知星者,已分野中星气何如,遂有僭意,而以位次尚少,无以威众,又欲先卑而后踞之,为卑则可以假宠,后踞则必致讨,致讨然后可以怒众,众怒然后可以自大,故深绝蜀而专事魏[10]。
    这是《魏略》作者对孙权"绝蜀事魏"的看法,其着眼点在于吴国"自大"的基本途径,而没有顾及孙吴力求避免两面受敌的行为动机。相比较而言,孙权在夺取荆州后之所以"绝蜀事魏",还主要是从吴国的综合实力考虑,企图有效地对付吴蜀之间矛盾冲突的进一步升级。后来吴国群臣劝孙权称帝,孙权辞让未许,并向群臣解释先前受魏策封的原因说:
    往年孤以玄德方向西鄙,故先命陆逊选众以待之。闻北部分欲以助孤,孤内嫌其有挟,若不受其拜,是相折辱而趣其速发,便当与西俱至,二处受敌,于孤为剧,故自抑按,就其封王。低屈之趣,诸君似未之尽,今故以此相解耳[11]。
    这分明是说接受曹丕的策命,是出自不得已而为之的策略,目的在于避免两面受敌的困境。由此可见,孙权对付刘备的报复,是多么用心良苦。
    刘备决定兴兵伐吴,在蜀统治集团内也有不同意见。治中从事黄权以"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难退"为理由,请求刘备宜为后镇[12];从事祭酒秦宓"陈天时必无其利,坐下狱幽闭,然后贷出"[13];翊军将军赵云更坚持说"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14]。尽管群臣多有劝谏,可刘备压根听不进去,正全心为兴兵伐吴做准备。
    为了伐吴期间免遭魏兵入侵,刘备暂不计较道义上的得失,暗地派人假吊曹操之丧,向曹丕致礼求好。王沈《魏书》记此事说:
    备闻曹公薨,遣掾韩冉奉书吊,并致赙赠之礼。文帝恶其因丧求好,敕荆州刺史斩冉,绝使命。
    鱼豢《典略》也说:
    备遣军谋掾韩冉赍书吊,并贡锦布。冉称疾,住上庸。上庸致其书,适会受终,有诏报答以引致之。备得报书,遂称制[15]。
    以上两段材料表明:刘备想借给曹操吊丧的机会,向曹丕致礼通好;而曹丕已经代汉称尊,全然没有理会刘备的心意。魏蜀关系经过这次交往,不再有可能通好,因而始终处于敌对状态。刘备在这种情况下兴兵伐吴,自然会有些后顾之忧,所以不敢倾巢出动,还要留下一部分兵力镇守益州和汉中,仅统率5万人马踏上东征的道路。
    面对蜀军大举来攻,孙权在外交上采取两手策略:一是主动向刘备求和,企图和平解决两国争端。《三国志·诸葛瑾传》说:
    刘备东伐吴,吴王求和,瑾与备笺曰:"奄闻旗鼓来至白帝,或恐议臣以吴王侵取此州,危害关羽,怨深祸大,不宜答和,此用心于小,未留意于大者也。试为陛下论其轻重,及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损忿,蹔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于群也。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
    这封信当是吴国君臣求和的书面陈述,孙权另要遣使前去同刘备进行和谈。裴松之就此评论说:"刘后以庸蜀为关河,荆楚为维翰,关羽扬兵沔汉,志陵上国,虽匡主定霸,功未可必,要为威声远震,有其经略。孙权潜包祸心,助魏除害,是为翦宗子勤王之师,纾曹公移都之计,拯汉之规,于兹而止。义旗所指,宜其在孙氏矣。瑾以大义责备,答之何患无辞;且备、羽相与,有若四体,股肱横亏,愤痛已深,岂此奢阔之书所能回驻哉?"[16]这番评论虽不免让人品味到评论者的正统立场,却也说明一个道理:在当时的条件下,吴国君臣要想劝止蜀军行动,是完全不可能的。然而,刘备之所以下决心兴兵伐吴,除"忿孙权之袭关羽"之外,更主要是一个"骄"字充斥脑海,总以为对付吴国还比较容易[17],因此,得吴国君臣致书请和,自是不会答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