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建国以来关于淝水之战、前秦政权研究述评(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史研究动态》 崔明德 赵志坚 参加讨论

五、淝水之战中双方兵力问题
    关于双方兵力强弱的意见分歧是,东晋是否以少胜多。论者通过前秦和东晋的总兵力、到达前线的兵力以及实际参战的兵力对比进行讨论。
    通常的看法是:前秦苻融、张蚝、苻方、梁成、慕容、慕容垂率步骑25万为前锋,苻坚又发长安戎卒60余万,骑27万,计112万;而东晋有兵计8万。剪伯赞认为,苻坚发动南征的总兵力是90万,而参加淝水之战的实际兵力是25万(《中国史纲要》第2册,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王仲荦认为,苻坚南征的总兵力是100万,参加淝水之战的实际兵力是30万;而东晋北府兵不满10万(《魏晋南北朝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邱久荣在《淝水之战双方兵力略释》一文中认为,把淝水之战作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的说法值得商榷。史书记载的前秦军队有百万之众,纯系虚张声势,是虚数。淝水战前苻坚集结在淮淝一带的军队,只有苻融抵达前线时拥有的30万众;而驻扎在寿春及其附近的军队,充其量为10万左右,再加上苻坚由项城带来的"轻骑八千",也不过10余万人。而东晋投入的兵力,至少在长江中游至淮水一带前线就有20万以上。因前秦军队长途跋涉,晋军以逸待劳,所以就整个情况看,两军实力大致相当。战争发生后,谢石、谢玄所率8万军队全部集中在淝水北岸,除刘牢之5000人进军洛涧外,均参加了淝水之战,由于晋军处于主动地位,两军相接时,晋军占优势也是必然的(《历史研究》1980年第2期)。
    舒朋在《淝水之战双方兵力问题综释》中认为,淝水之战双方兵力对比仍是晋少秦多,它仍不失为一个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分五种不同情况由宏观到微观把双方兵力作了对比。(一)双方的全国总兵力:淝水战前前秦兵籍上的总兵力是97万,所谓百万则是举其成数,东晋当时全国总兵力不过20万多一点,与前秦相比,大约只是一比五的样子。(二)双方为战争而动员起来的兵力:前秦实际上能动员起来的最高兵额可维持在90万左右,东晋方面动员起来抗战的军队大约18万人,与前秦相比,仍是一比五。(三)双方到达前线的兵力:前秦到达前线的军队总数约为34万,东晋到达前线的总兵力不超过11、12万,与前秦相比,大约是一比三。(四)双方在淮淝前线的兵力:前秦前锋军30万众,除慕容一军约3万人以外,都驻在淮淝前线,加上苻坚从项城带来的8千轻骑,总数当在27、28万左右,而与之对峙的晋军只有8万。就淮淝前线来看,秦军仍在晋军三倍以上,双方兵力对比仍是晋少秦多。(五)淝水之战中双方的参战兵力:淝水之战应该包括两个主要战役,一是洛涧战役,刘牢之以5千人胜前秦梁军5万(一说两万),一是淝南战役,谢玄以8千精兵,破前秦数万以上,晋军都是以少胜多(《北京师院学报》1983年第3期)。
    六、对进一步研究的瞻望
    以上所述,反映了建国以来关于淝水之战、前秦政权及苻坚研究所取得的可喜成果,但也不难发现,学术界对其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薄弱环节,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1、关于淝水之战、前秦政权及苻坚讨论,不仅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研究,而且关系到相关史学理论的探讨,如怎样理解历史中国?如何估价民族融合或民族同化的历史进程?如何看待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的关系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及原则是什么?这些理论问题是讨论的前提,如果这些理论问题不解决,讨论将无法深入进行和得出妥当的结论。而这些理论问题在讨论中研究得不够充分,亟需进一步加强。
    2、尽管学术界大都同意将列宁肯定了的著名军事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是政治用另一种(即暴力)手段之继续"的著名原理,作为判断战争性质的理论依据,但是如何具体运用这一原理,却存在着较大分歧,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3、仔细研读"兼并统一战争"或"统一中国的正义战争"说、"民族征服战争"或"民族侵略战争"说之后,就会发现双方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有许多一致的地方:如均承认苻秦发动对东晋的淝水之战,其目的是为了兼并东晋,统一全国;皆认为淝水之战前夕,民族矛盾依然存在;亦都认为北方的民族融合尚未完成;均认为苻坚是一个封建政权等等。然而,持"兼并统一战争论"或"统一中国的正义战争论"者,引用大量史料,强调苻秦统一东晋的政治目的,论证内迁氐族的汉化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苻秦政权的汉化,说明当时南北民族矛盾已淡化,退居次要地位。而持"民族入侵战争论"或"民族征服战争论"者,则引证大量史料,证明不能过高估计北方的民族融合及苻秦政权的汉化,强调苻秦政权代表了氐族利益,以及当时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等。双方的论据,分析都较为充分,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到底如何认识和衡量当时南北的民族矛盾及苻秦政权的民族特性?而这些问题又不可能用自然科学的量化定性,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4、对前秦失败原因的研究多于对东晋胜利原因的研究。前秦失败、东晋胜利当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民心及各种偶然因素等,许多研究还不够全面、不够充分。苻坚对淝水之战的失败乃至前秦的败亡到底起多大作用、负多少责任,仍是值得仔细研究的课题。而东晋获胜的原因有许多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
    5、对苻坚的宏观研究多,微观研究少;评价多,具体研究少。对苻坚的功绩研究多,过失研究不足。
    根据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如下一些具体课题仍需要学术界同仁作进一步研究。
    1、与淝水之战、前秦政权及苻坚研究相关的史学理论亟待进一步研究。这些理论问题包括:怎样理解历史中国?如何估价民族融合或民族同化的历史进程?如何看待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的关系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及原则是什么?等等。
    2、把马克思主义的军事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得出妥当的判断战争性质及划分战争类型的原则。
    3、到底如何估价前秦政权的民族性质?
    4、将淝水之战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前提下来研究,将淝水之战与赤壁之战、灭吴之战、瓜步之战、灭陈之战进行比较研究,将淝水之战与蒙古族所建元朝、满族所建清朝发动的对南宋、南明的战争进行比较研究,从中会对其性质看得更清楚。
    5、对前秦失败东晋胜利的原因作全面深入实事求是的研究,不可失之偏颇。特别注意加强对东晋获胜原因的探索。
    6、加强对苻坚的微观研究及多角度研究。如苻坚的政治理论、经济政策、"诚信"理念、民族关系思想、苻坚的品格、苻坚与汉族士人的关系、苻坚与氐族的关系等。既要重视苻坚的功绩研究,也要重视苻坚的过失研究,关键是要具体深入全面。
    从学术界对淝水之战、前秦政权及苻坚研究的重视程度以及已取得的丰硕成果来看,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进一步开拓、提高,随着考证的细密、观念的更新、方法的多样化,一些不足及薄弱环节很快就会被扭转,研究定当出现崭新的局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