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汉印制度杂考(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汪桂海 参加讨论

7.元凤三年十月戊子朔戊子酒泉库令安国以近次兼行太守事、丞步迁谓过所县河津请遣官持钱去取丞从事金城、张掖、酒泉、敦煌郡乘家所占畜马二匹,当舍传舍,从者如律令(《合校》303·12A)
    十月壬辰卒史解
    章曰酒泉库令印(《合校》303·12)在这一例汉简文书里,酒泉库令安国兼行太守事,以太守的名义颁发了这件传,封传时使用的却不是他兼摄的酒泉太守的印章,而是他自己的本任职官官印"酒泉库令印"。事实上安国也并未被授予"酒泉太守章",否则他就不是兼行太守事,而是守太守或真太守了。
    上面这两种情况表明,二百石以上的长吏封印文书,只能使用自己佩戴的通官印。居延汉简中还有不少候或别的长吏用私印封印文书的例子,举两条以为说明:
    8.二月丙子,肩水候房以私印行事敢言之郭(《合校》10·4)
    9.年八月甲戌,甲渠守塞尉党以私印封敢(《新简》EPF22:620)
    这两支简分别是候、守塞尉以私印封文书的例子。塞尉秩二百石,相当于县丞、尉;候秩比六百石,相当于县令,都是长吏[3],他们应有随身佩戴的通官印,为何不用通官印,却用私印封印文书呢?我们推测可能是边郡情况特殊,新除任官员之后,刻铸颁授官印不能及时,新官持任命牒书到任所,暂时未领到官印,只能以私印替代。但发生这种情况时必须在行文中首先作出说明,故上面所举的两例木简文书,皆有"以私印行事"、"以私印封"之语。
    有的长吏摄行别的职官也用私印行事,例如:
    10.闰月庚申肩水士吏横以私印行候事下尉、候长承书从事下当用者如诏书(《合校》10·31)
    11.元康二年六月戊戌朔戊戌肩水候长长生以私印行候事写移昭武狱如律令(《合校》20·11)这两条是候长、士吏摄行候事发送文书时以私印印封文书之例。候长、士吏并为秩比二百石之官,应是长吏,他们也当有国家颁授的通官印,居延汉简43·12可以证明,此简是一件行路过关津用的传,出自A[,32]金关遗址,简的正面是该传的传文,简的背面是守关者启封时照写下的封泥印文,曰"□□□候长印",知该传是某候长所颁发,封印时用的是"某候长印",此为候长有官印之证。此诸候长、士吏不用本任职官官印,而多用私印封印文书,究其原因,或与前面说过的候、塞尉以私印行事相同。
    因故需要由百石以下少吏封印文书时,则用小官印。居延简云:
    12.谓甲渠候官写移书到会五月旦毋失期如律令(《合校》42·20A)
    章曰居延(《合校》42·20B)
    13.元年十一月壬辰朔甲午肩水关啬夫光以小官印兼行候事敢言之。(《合校》199·1A)简12当是居延都尉府下达给甲渠候官的文书,封泥印文仅"居延"二字,知非都尉印章,是小官印。当时都尉府属吏行都尉事发送了这份文书,故钤印时只能用官署里的小官印。简13是肩水金关上奏都尉府的文书。关啬夫为百石少吏,文书在行文时首先说本文书是由关啬夫兼行候事发送的,用的是小官印。此可证明少吏封印文书用的是小官印。然而,与前文讨论的长吏以私印行事相似的现象是,少吏在兼摄长吏行文书事时也有不少用私印而不用小官印的,比如下面的简文:
    14.闰月庚子肩水关啬夫成以私印行候事(《合校》10·6)
    15.六月戊子甲渠第八隧长敞以私印行候事敢言,谨写移敢言之。(《新简》EPT56:67)
    16.七年二月乙丑朔乙亥甲渠隧长嘉以私印(《新简》EPF22:379A)
    掾谭(《新简》EPF22:379B)
    简16正面"以私印"后的文字残缺,据简背面文书吏所签署的"掾谭"二字,知所缺应是"行候事"等字。汉简职官,只有候以上官员的属吏之中才有掾[4]。此三例汉简文书为关啬夫或隧长以私印摄行关候或鄣候事,皆未取用小官印。推测其缘由,殆候官虽有小官印,然因以私印行文书事亦可,少吏们为了方便省事,不白请用小官印,径取私印印封文书。这样推测是有一定依据的。如肩水金关有小官印,见于简199·1A,而简10·6里面的金关啬夫却未使用之,此事似可说明这一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