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禹贡》“鸟夷”的考古学探索(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方文物》 王青 参加讨论


    本文的第一节已论及,鸟夷要入贡“皮服”是编撰《禹贡》“九州篇”用意的体现。我们注意到郭家村遗址出土的野生动物遗骸〔50〕,有黑鼠、獾、豹、貉、野猫、狼、熊、斑鹿、马鹿、獐、麝、狍、麂等,其中豹、熊、貉等兽类的遗骸在北方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很少发现,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鸟夷入贡“皮服”不无关联。事实上,古代辽东半岛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一直以其他产名贵毛皮而著称于中原地区。《后汉书·东夷列传》“夫余”条下有:“(夫余)出名马、赤玉、貂、豽”,又“东沃沮”条下云:“句丽……责其租、税、貂、布”,又“”条下云:“()其他又多文豹”,《集解》引惠栋云:“《管子·揆度篇》云:‘发、朝鲜之文皮。’……《尔雅》‘九符’云:‘东北之美者,有斥山之文皮焉。’郭璞云:‘虎豹之属,皮有缛采者。’是文皮即文豹之皮也。”《管子·轻重甲》也说:“发、朝鲜不朝,请文皮、服而以为币乎。”《三国志·鲜卑传·注》引《魏书》曰:“又有貂、豽、鼲子,皮毛柔蠕,故天下以为美裘。”正如刘起釪先生所说:“其皮服之种类,最著者为貂,次则狐狸、豽、鼲子、虎、文豹等的皮毛以及畜牧的羊、骆驼等的皮毛。既有这些特产,所以《禹贡》作者就把它列为贡品”〔51〕。
    历史进入夏代,东夷文化经历了一个大衰败时期,虽然山东半岛上的岳石文化似仍较繁荣,但显然已抵不住先进的中原文化的东进,在长岛县珍珠门遗址就见有晚商风格的陶鬲〔52〕,至西周时已渐被中原文化所同化,乃至被孟子视为“野人”。龙山文化郭家村类型二期虽已进入夏代,而且能在一段时间内沿着与岳石文化不同的道路独立发展,但显然已不如一期时那样发达,目前所知商文化尚没有抵达辽东半岛,中原文化影响到辽东半岛是在商末周初之际〔53〕。可见,这一地区与山东半岛一样,在三代时期已落伍于历史的潮流,曾经辉煌一时的鸟夷也就渐被人遗忘了。与此相反,冀东地区却走着不同的发展道路,商周青铜器在此不断发现。据研究,与孤竹、庸令等商周方国有关〔54〕,说明冀东地区进入历史时期后是紧跟中原地区的发展步伐的。由于鸟夷的发源地已不为人知,而冀东地区仍流传着鸟夷的传说,于是后来各家就将鸟夷考定在碣石附近乃至日本、朝鲜半岛、千岛群岛,就是出于这样的历史缘故所致。
    注释:
    〔1〕《史记·夏本纪》中引此句作“鸟夷皮服……”, 与下文“扬州”条下“岛夷卉服”判然有别。《汉书·东夷传》中亦同。《唐石经》此句则作“岛夷”。顾颉刚先生认为“扬州”条下由“鸟夷”改作“岛夷”始于南北朝时。刘起釪先生认为伪《孔传》始将此句释为岛夷。总之,对此句中为“鸟夷”或“岛夷”及“扬州”条下为“岛夷”或“鸟夷”至今尚有争议。今依新发现的《汉石经》(见《考古学报》1981年第2期拓片)将“冀州”条下暂作“鸟夷”。
    〔2〕胡渭:《禹贡锥指》。
    〔3〕郭沫若:《中国史稿地图集》(上册),地图出版社1985 年版。
    〔4〕转引自刘起釪《〈禹贡〉冀州地理丛考》,《文史》(25)。
    〔5〕〔6〕〔21〕〔51〕刘起釪:《〈禹贡〉冀州地理丛考》,《文史》(25)。
    〔7〕顾颉刚:《禹贡注释》,《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第1辑,科学出版社1959年。
    〔8〕转引自王世舜《尚书译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
    〔9〕韩嘉谷:《论第一次到天津入海的古黄河》, 《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3期。
    〔10〕〔48〕谭其骧:《碣石考》,《长水集》(下),人民出版社1987年;高洪章等:《碣石考》,《历史地理》第三辑。
    〔11〕顾颉刚:《五藏山经试探》,《史学论丛》第1期(1934 年);又见注〔7〕文。
    〔12〕蒋冀国:《尚书综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13〕〔18〕〔32〕〔49〕邵望平:《〈禹贡〉“九州”的考古学研究》,《考古学文化论集》(二)。
    〔14〕山东大学考古实习队:《邹平丁公发现龙山文化文字》,《中国文物报》1993年1月3日第1期。此项重大发现经考古学界、 古文字学界30余位专家研讨与鉴定,已得到确认和充分肯定。日前有关专家正在对此进行进一步研究和释读。
    〔15〕张学海:《城子崖与中国文明》,参加“纪念城子崖遗址发掘六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
    〔16〕《山东发现四千年前的古城堡遗址》,《人民日报》1985年1月3日第三版。
    〔17〕山东大学考古实习队:《邹平丁公发现龙山文化城址》,《中国文物报》1992年1月20日。
    〔19〕郅田夫等:《菏泽地区的堌堆遗存》, 《考古》1987年第1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