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河北地理研究所编:《河北平原黑龙港地区古河道图》。 〔22〕徐其忠:《从古文化遗址分布看距今七千年--三千年间鲁北地区地理地形变迁》,《考古》1992年第11期。 〔23〕石兴邦:《我国东方沿海和东南沿海古代文化中鸟类图象和鸟祖崇拜的有关问题》,《中国原始文化论集》;刘敦愿:《古史传说与典型龙山文化》,《山东大学学报》(历史版)1963年第2期。 收入蔡凤书、栾丰实主编《山东龙山文化研究文集》,齐鲁书社1992年。 〔24〕河北省文管会:《河北唐山大城山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9年第3期。 〔25〕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唐山地区史前遗址调查》,《考古》1990年第8期。 〔26〕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滦南县东店庄遗址调查》,《考古》1983年第9期。 〔27〕1、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等:《山东长岛县史前遗址》, 《史前研究》1983年第1期;2、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山东队:《山东长岛县砣矶岛大口遗址》,《考古》1985年第12期。 〔28〕较有代表性的有:1、 许玉林等:《旅大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和青铜时代文化概述》,《东北考古与历史》,1982年第1辑;2、郭大顺等:《以辽河流域为中心的新石器文化》,《考古学报》1985年第4期;3、许明纲:《试论大连地区新石器和青铜文化》,《中国考古学年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7年。 〔29〕1、夏鼐:《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学》, 《考古》1977年第4期;2、安志敏:《略论三十年来我国的新石器时代考古》,《考古》1979年第5期;3、同注〔28〕2文。 〔30〕同注〔28〕1文。 〔31〕详见拙作:《试论山东龙山文化郭家村类型》,《考古》待刊。 〔33〕严文明:《胶东原始文化初论》,《山东史前文化论文集》,齐鲁书社1986年。 〔34〕王锡平、李步青:《试论胶东半岛与辽东半岛史前文化的交流》,《中国考古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 〔35〕详见许玉林:《从辽东半岛黄海沿岸发现的舟形器谈我国古代舟船的起源与应用》,《辽海文物学刊》1986年第2期。 〔36〕〔37〕〔38〕〔39〕〔50〕傅仁义:《大连市郭家村遗址的动物骨骼》,《考古学报》1984年第3期。 〔40〕〔41〕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山东栖霞杨家圈遗址发掘简报》,《史前研究》1984年第3期。 〔42〕吴汝祚:《开展史前时期海上交通的研究》,《中国文物报》1990年1月11日第2期。 〔43〕高广仁、邵望平:《史前陶鬶初论》图九,《考古学报》1981年第4期。 〔44〕1、 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委会:《中国自然地理·海洋地理》,97页。科学出版社1979年;2、 大港油田地质研究所等:《滦河冲积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地质出版社1985年。 〔45〕〔47〕详见拙作(与李慧竹合作):《环渤海环境考古探讨》,《辽海文物学刊》1992年第1期。 〔46〕(日)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商务出版社1980年。 〔52〕同注〔27〕1文。 〔53〕许玉林:《辽东半岛商周时期青铜文化概述》,《辽海文物学刊》1989年第2期。 〔54〕金岳:《燕山方国考》(下),《辽海文物学刊》1987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