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现代化意识与实践的历史考察(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朱汉国 参加讨论

(二)新民主主义现代化意识阶段(1919-1949)
    从1919年五四运动起,中国学习外国的内容和性质都有了新的变化,现代化意识具有了新民主主义现代化的特征。中国现代化意识的变化,其原由,一是鉴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资本主义文明弊端开始暴露;二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文明开始兴起。从孙中山“以俄为师”,到毛泽东“走俄国人的路”,都表现了学习对象的转变和现代化意识的变化。
    诚然,在这一时期,主张向欧美学习,走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者仍大有人在。但主张建立新的民主主义现代化,的确是五四后国人现代化的主流意识。以下例证可以说明这一点:
    其一,1933年中国知识界曾进行过“中国现代化问题”大讨论。从刊载在《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号”的10余篇论文来看,只有1篇仍坚持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而倾向社会主义的有5篇,主张非资本主义方向的有9篇。[6]
    其二,1919至1949年间,中国出现了一批民主党派。人们常将这些党派认定为主张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党派。然而就是这些党派,也不主张完全搬用西方那一套,而主张走中国的路,建立中国式的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经济和现代化文化。如抗战时期成立的中国民主同盟在政纲中就宣称:“中国民主同盟在中国所要建立的民主制度,绝对不是,并且绝对不能,把英美或苏联式的民主全盘抄袭。我们要根据英美苏的经验,树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制度,在我们所要为中国树立的民主制度上,我们没有所谓偏左偏右的成见。我们亦没有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这些成见。我们对别人已经试验过的制度,都平心静气的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以创造一种中国的民主”[7](P222)。在经济上,则“力求计划经济与自由经济相配合”[7](P230)。
    其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力图仿效俄国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在1927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还进行过关于中国革命前途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中共较一致地认为,中国革命并不是要把中国变成一个资本主义的国家,而是要使中国走上非资本主义的前途。此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更鲜明地表达了要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意向。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多年来努力奋斗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8](P663)。这样的新国家,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也不同于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共和国,而是中国式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8](P675)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则更详细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在政治上,不是建立一个旧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而是建立一个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在经济上,允许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个人经济多种成份并存发展;在文化上,力图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而不是为少数者所得而私的文化。[9](P1055-1058)
    由此看来,五四后中国人的现代化意识,已不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简单模仿,而是一种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主义现代化。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意识阶段(1949年至今)
    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仅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可能,而且将国人的现代化意识统一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上。
    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实际上是一篇要向俄国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宣言书。毛泽东在文章中宣告:“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中国人将拜俄国为师,“走俄国人的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10](P1471)
    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布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这是第一份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规划。中共中央表示要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随后在中共的领导下,全国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1964年,中共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目标,并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四化进军的号召。
    从50年代以来,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尽管出现了许多曲折,国人期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尽管仍在努力奋斗之中,但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始终是中共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意识。尤其是80年代以来,国人的这种意识越发强烈。邓小平即告诫全国要“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这件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要受干扰,必须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干下去。……这件事情一定要死扭住不放,一天也不能耽误”[11](P276)。
    由上述可见,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现代化意识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尽管现代化的内涵、方向有所不同,但要求实现现代化的意识,犹如一根主线,贯穿于整个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