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旅顺大屠杀真相再考(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东岳论丛》 戚其章 参加讨论

三、日本政府炮制辩解声明的背景
    旅顺大屠杀发生后,日本一方面封锁消息,一方面用金钱收买西方的某些新闻社和报纸,或压下有关旅顺屠杀的报道电稿,或出面为日本军队辩护〔23〕。不料事过不久,日本政府终于捂不住了,不得不亲自公开进行辩解。
    历来人们认为,克里尔曼在1894年12月20日发表长篇通讯《旅顺大屠杀》后,日本政府为消除其影响,才公开出来自行辩护。事实并非如此。查阅当年的纽约《世界报》及有关档案,始知此事是由八天前,即12月12日克里尔曼的一篇简短的报道引起的。这篇报道的标题是:《日军大屠杀--〈世界报〉随军记者关于旅顺屠杀事件的报道》(A Japanese Massacre: The Morld's War Correspondent Reports a Butcherg at Port Authur)。在这篇短短不足千字的报道前面,编者连用了“连续屠杀三天的大血案”、“手无寸铁的和平居民在家中惨遭杀戮”、“遇害者被断肢残体不堪言状”、“外国随军记者亲睹暴行怵目惊心而全体离开日本军队”〔18〕等醒目的提示,引起世人注意,造成了极大的轰动效应。
    两天后,即12月14日,日本驻美公使栗野慎一郎连忙报告陆奥宗光:“《世界报》开始以极强烈的措词攻击我们。”陆奥接电,感到无限忧虑。15日,美国驻日公使谭恩(Edwin Dun)拜访陆奥,谈及旅顺屠杀事件,谓:“日本政府如不旅行一定善后对策,迄今日本所获之名誉,必尽消失,实令人惋惜。”暗示陆奥快想挽回之法。陆奥时在东京,难以独自作出决策,即电在广岛的伊藤博文请示:“如事先所担心者,其结果已逐渐显示出来。此等事实如最终不能否定,应有一定善后之考虑,如有妙计,乞速电示。”伊藤踌躇多时,反复斟酌,还是觉得驻德公使青木周藏“明智之举就是不理睬此事”的建议最为上策。于是,于当晚复电陆奥云:“关于旅顺口之事,其后虽与大本营磋商,但究竟问罪一事,颇多危险,亦非上策。似乎置之不理,完全采取辩护手段外别无良策。”〔23〕日本政府既然决定对旅顺大屠杀采取死不认账的态度,但要如何辩解才能洗清罪责,还需要缜密研究。为此,日本大本营专门派要员亲带参谋总长炽仁亲王致大山岩的书函,要求对旅顺屠杀事件作出公开的辩解。第二军司令部为此反复研究,并征求第二军国际法顾问有贺长雄的意见,对屠杀的发生提出了两点辩解理由:第一,11月21日的情况是,因为旅顺口为军港,商业发达,街道甚多,败逃的敌兵从居民房屋里向外发炮,每户都有遗弃的武器弹药,而日军进入市街正是黄昏时分,对清兵与一般居民难以区分,况且清兵是脱掉军服后逃跑,躲入居民家中改穿百姓服装,故杀人稍多是实难避免的。第二,11月22日以后的几天里,回避屠戮平民之行为,只承认有杀害俘虏的事,是因为这些被俘清兵不肯服从,或进行顽抗,或伺机逃跑,故不得已而采取惩戒的手段〔7〕。
    但是,日本第二军司令部对旅顺屠杀事件所提出来的辩解理由,外务省并不满意,特别是认为其中第2点关于杀俘之事,与法理有抵触之处。因为即使清兵被俘后仍进行抵抗,又企图逃跑,诚为不争的事实,然而将其杀害仍要有十分充足的理由。凡处死俘虏,必须是在一定的条件之下,并履行一定的程序,否则,杀俘便违反了战争法规。如果俘虏企图抵抗而未付诸行动,或有行动而又就缚,惟一的处置办法是交付军法会议审判。《日本陆军治罪法》第25第曰:“俘虏降者犯罪,由军法会议审判。”即指此也。再者,关于俘虏逃跑一事,假令俘虏企图逃跑而未付诸行动,或已经逃跑而中途又被捕获,惟有对其采取更严格的监禁,也不得随意杀戮。《布鲁塞尔宣言》第28条及《国际法协会提要》第68条即有此规定〔7〕。据此,日本外务省决定不采用第二军司令部关于杀害俘虏的辩解理由,干脆直截了当地不承认有杀害俘虏的事。于是,又重新拟定了7点说明:“(1)逃跑的中国士兵把制服丢弃。(2)那些在旅顺口被杀的身着平纹服装的人,大部分都是伪装的士兵。(3)居民在打仗前就离开了。(4)一些留下来的人受命射击和反抗,并照此办理。(5)日本军队看到日本俘虏被肢解的尸体的残酷景象(有的被活活杀死,有的被钉死在架子上),受到很大刺激。(6)日本人仍然遵守纪律。(7)旅顺口陷落时抓到的大约355名中国俘虏,受到友好的对待,并在几天内送往东京。”〔23〕
    12月16日,陆奥宗光将上述“7点说明”作为关于旅顺口事件善后工作之训令,电寄栗野慎一郎,同时,又按“7点说明”的精神,起草了一份《日本政府声明》:
    “在旅顺肯定发生了比别处更多的流血。也许血流得是太多了一些,但外国记者、特别是《世界报》记者,为哗众取宠而发往国外的报导,不仅不肆渲染,而且严重夸大事实。旅顺被攻陷后,中国士兵见公开抵抗无济于事,便脱下军装,乔装改扮成平民的样子,然后逃进该城居民的空房子里。这些空房的真正居民早在日军攻打旅顺的前几天即已逃离,和平恢复后又都返回。中国士兵之所以如此,是害怕如果他们投降,会受到比日俘毫不逊色的虐待。所以,他们千方百计地伪装起来,同时设法武装,一旦被日军发现,便拚战到底。据说有些在日军攻城前没有离开的居民,后来也奉命抵抗,对日军开火,他们这样做了。但是,在旅顺遭杀戮者大部分是伪装起来的士兵,这一点可以从下述事实得到证明,即几乎每具尸体的外衣里面都穿着军服。一位外国记者说,在旅顺被杀者身上都有刀伤,这比弹伤更为可怕。这也许是使得外国记者夸大其辞的原因之一。日军看到被中国士兵俘虏的战友的缺手断足的可怕尸体,群情大为骚动。那些日军战俘有的被活活烧死,有的则被折磨而死。尽管如此,日军仍然严守纪律。……”〔17〕
    日本当局所精心炮制的辩解声明,谎话连篇,是企图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表明日军没有杀害俘虏,杀的都是奉命抵抗而伪装成平民的清兵;二是洗刷日军屠杀无辜平民的罪责,有些平民被杀则是在兵民难以区分的情况下的误杀。旅顺屠杀事件发生后,随着日军暴行之不断被揭,日本政府面前摆着两条可供选择的道路:要么是尽快采取善后措施和处分有关人员;要么不承认日军在旅顺杀戮俘虏和平民的罪行。日军最高当局看得很清楚:“如果是调查这次屠杀事件,那么从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到第二军司令官大山(岩)都有涉及责任问题的危险。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要更换包括山县(有朋)大将在内的两个出征军的司令官。召回在外地指挥作战的最高司令官,不仅会使出征军的士气沮丧,而且政府也有受军部反击的危险。”〔24〕这就是为什么伊藤博文最终决定选择后一条路、即“置之不理,完全采取辩护手段”的根本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