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唐代县令考论(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 黄修明 参加讨论


    县令选用是否得人,往往关系到一县治理的成败,"国家兴衰,在此职也"[19]。因此,唐朝各代皇帝,都非常重视对县令的选用,采取各种措施,广开门路,以多种方式来满足、保证这一需要量很大的地方县域长官的配置和任用。从有关文献记载的情况来看,唐政府选用配置县令,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进行。
    (一)科举科举入仕,是中国封建社会以考试取人,较能体现平等竞争原则的人才选拔制度。这一制度肇始于隋,在唐代迅速兴盛发达并很快成为唐代选拔县政长官的重要途径。有唐一代,走科举之途任职县令者比比皆是。如韦嗣立,"第进士,累调双流令"[20];潘好礼"第明经,累迁上蔡令"[21];李承,"擢明经……除德清令"[22];刘晏,"举贤良方正,补温县令"[23]。以上几例材料中,进士、明经属常举考试,由礼部每年定期举行,贤良方正则属制举考试,不定期举行并由皇帝亲自主持。常举、制举这两大类考试具体还分设有若干其它科目,为朝廷选拔包括县令在内的各方面人才。到武则天统治时期,唐廷在进一步改进完善科举选人方面,专门针对县令职官的选拔而特设"县令举"科,应试合格者立即授予地方县令之职。如卢藏用,"举进士,不得调……应县令举,甲科,为济阳令"[24]。又如房琯,"以荫补弘文生……举任县令科,授卢氏县令"[25]。
    与唐以前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选官方式相比,唐代科举制对县政官员的选拔,提出了文化素质上甚为严格的要求。科举考试涉及了几乎全部儒家经典的掌握、诗赋文章的造诣以及时务对策的治政见解等等,不经年累月发奋苦读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准,是很难通过各科考试的。因此,以科举方式选拔县令,实际上是对地方县政长官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作出了统一的要求或规定。士人以此途径入仕县政首长职位,其基本的文化水准和治政素质具有一定的保证,这对唐政府加强地方基层政权的建设,显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二)荐举科举之外,荐举也是唐代县令任职的重要途径。李唐一代,不少士人就是通过荐举方式出任县令、步入县政领导岗位的。荐举种类繁多,包括诏荐、奏荐、冬荐、举人自代、私荐等等,其中,诏荐是唐政府选用县令最常见的方式。下面摘引几例有关诏荐的资料,以助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分析。
    《册府元龟》卷67唐中宗神龙元年:"制令京官职事官五品以上各举县令一人"。
    《全唐文》卷34《令内外臣僚各举县令勅》"宜令在京五品以上清官及诸州刺史及四府上佐,各举县令一人……所举人得官以来,一任之中,能有善政及不称所举,举主应须褒贬"。
    《全唐文》卷31唐玄宗开元九年诏:"其内外官有亲伯叔及弟兄并子侄中,灼然有才术异能,风标节行,通闲政理,据资历堪充刺史、县令者,各任以名荐。"
    《唐文拾遗》卷5唐德宗《令举堪任县令等官勅》:"宜令清资常参官每年于吏部选人中,各举一人堪任县令、录事参军者"。
    《唐会要》卷69唐宪宗元和三年勅:"所举县令,皆直言其事,不得妄有文饰……其观察使、刺史所举人,不得授与本州府县令,到任后有犯罪,其所举主,准前勅贬罚"。
    《全唐文》卷79唐宣宗《委观察使择令制》:"县令员数至广,朝廷悉难谙知……委观察使于前资摄官内精加选择,当具荐论,如后犯脏连坐"。
    仔细勘比上引李唐各代皇帝制勅资料,我们对诏荐县令制度可以作出如下的认识分析:
    第一,官员的阶品必须在五品以上,才具有奉诏荐举县令的资格。其范围包括在京五品以上职事官、清资常参官,以及地方观察使、刺史、州府上佐这类权势要员。也就是说,荐举县令的权力,始终被控制操纵在统治集团内部中上层官僚手中。
    第二,限定荐举对象,把被荐举者的身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从上引材料来看,被荐举县令者主要由三部份人构成:荐举者的亲伯叔及弟兄子侄;注籍有司取得选官资格的吏部常选人;曾有做官经历而未任现职的"前资摄官"人士。由此可知,与荐举者带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以及曾在官场为唐政府效力操劳过的士人,他们在诏荐县令的入仕途中,享有优选被荐的特权。
    第三、实行地域回避制,凡地方观察使、刺史荐举之人,一律不得在该荐举者所辖州境区域内任职,以避免形成地方关系网,造成官场拉帮结派的不良风气。
    第四、实行举主连坐法,切实保证荐举质量。凡被荐者出任县令后,政绩突出,举主与其同赏。反之,被荐者名实不副,到任后贪赃犯典,则举主与其同罚,议罪议刑,追究其荐举失人的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