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明代财政制度中的起运与存留(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南开学报:哲社版》 肖立军 参加讨论

首先,明代的起运与存留基本反映了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特点。表现之一是明廷将起运数额定得很高,而且不得减少或拖欠,责任层层落实。关于明代起运与存留所占的比例,由于情况复杂难以全面统计,只能做局部的比较。就田赋、盐课等以外的杂税来看,如盐税(此指贩盐之商税),明中叶的赣州例以"八分解京";赃罚银,明中叶也是八分解京,各地存留二分;马草,万历六年全国起运占总额的84%,存留为16%。[69]起运所占份额都很高。再看明代最大的一项税收--田赋,弘治十五年全国夏税秋粮总额中起运超过68%,万历时起运占税粮总额的57%;局部地区更高,如陕西在嘉靖时期起运约占本省实际总田赋的70%,在浙江湖州,起运约占本府税粮的90%[70]。明中央不仅把起运额定得很高,而且严格督征,有的地方官在征税时竟烙人致死。表现之二,存留虽用于地方支出,但中央也实行必要的控制。常规支出要按中央的规定进行;非常规支出则事先奏请,事后层层报部,接受审核。不仅如此,明廷还实行协济制度,就是户部指定某些富裕司府以存留余款等接济它省军饷、藩禄与马价等。明中期广东协济广西禄粮1.5万两,明末诸司府入太仓银有协济边饷一项[71]。表现之三,明代地方的羡余收支原则上不受中央控制,但不是绝对的。对于地方滥行征派之举明廷有时也派官查处,而且中央也不断对羡余进行搜括。明代的起运与存留的分割只是中央与地方财税的初次分配。在初次分配中,各地要按中央的要求将额赋中起运部分如数上解,剩余部分存留于本地支用。存留如果不足则由地方自筹(实质是以羡余顶补存留),若有余额,或实行必要的协济,或留地方备用[72]。在初次分配之后,中央还要作再次调整,其主要方式之一是搜括。搜括自正德以来屡见不鲜,主要针对羡余及部分存留余款(有时存留与羡余也难以分清)。表现之四,明廷将大批银两敛至太仓,然后又发给九边,特别是明末,为保证边防竟超限度加派田赋,若非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是难以做到的。当然,明代财政领域中央集权的程度比清代略松,因为地方毕竟略有财权。
    其次,朱元璋对百官实行薄俸,而给诸王的禄米却很多,并且这些禄米直接由府县百姓供给。试想,假如明代宗禄不是从存留中支出,而是从起运中央部分中支出,那么迫于京师生计,是不是后来明廷宗藩改革、裁减禄米的力度会大些呢?
    再次,明廷一面让办公费用等由地方自筹,一面又实行薄俸,这很不明智。地方官手中小有财权,而又俸禄过低,实在难保清廉。况且在财政包干的情况下,谁都知道越多收税羡余越多,油水也随之加大,讨好上司就更有资本,这样横征暴敛势所难免。面对日益恶化的吏治,明廷没有坚持实行严刑峻法,而主要靠加强监察,殊不知监察官员自身尚不知自律,又怎能监察别人呢!
    最后,明末农民起义首发于陕,亦可从起运、存留的角度加以探讨。在财政支出方面,陕西明显别于它省的地方有二:一是边镇较多,沿边九镇陕居其四;一是王府较多,所谓"王府宗室多在西北"[73]。供边属起运钱粮,养藩为存留钱粮,由于二项负担过于沉重,使得陕西公私匮乏,自我赈灾能力极弱。当明末该省发生灾荒的时候,明廷不但不能赈济,反而加派辽饷,拖欠年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边兵、饥民等纷纷举起了义旗,陕西便成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发源地。
    注释:
    [1]《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二四八,国用部汇考八。
    [2]赵贞吉:《三几九弊三势疏》,《明经世文编》卷二五四等。
    [3]阮鹗:《严防卫以慎储蓄》,《明经世文编》卷二六九。
    [4]梁材:《查革仓场内臣疏》,《明经世文编》卷一○四等。
    [5]郑晓:《今言》卷三,第二四四条,中华书局1984年5月点校本。
    [6]陆容:《菽园杂记》卷一二,中华书局1985年5月点校本。
    [7]《明史·食货志三·漕运》等。
    [8]《明会要》卷三一,职官三,总督仓场;《明史·食货志三·漕运》。
    [9]《明神宗实录》卷一四四,万历十一年十二月甲子。
    [10]陆树德:《民运困极疏》,《明经世文编》卷二九一。
    [11]《明史·食货志三·漕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