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李建成在建唐中的作用(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 李英祥 参加讨论

二、李建成是建唐军事战争的指挥者
    唐朝天下是马上得之,李建成从太原起兵,至唐朝建立,为领兵主将,任左军统帅,他指挥的几次战役,表现了较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做出了较大贡献,为此,我们加以分析评论。
    (一)夺取西河之战。西河临近太原,是进军关中的第一关口,由隋将高德儒率兵拒守。由于李渊缺乏稳固的根据地,四面是敌,再加上士兵缺乏训练,军事上不占优势,此次战役是起兵后一次大战,对士气影响很大;李渊把此战提到关系唐业成败的地步,他说:"士马尚少,要资经略……,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之。若克西河,帝业成矣。[30]"为此,把重任交给了李建成和李世民,并说:"西河绕山之路,当吾通行,不得留之。"[31]足见李渊对李建成才能的信任,他还勉励说:"先以此郡,观尔所为。人具尔瞻,咸宜勉力。"[32]
    为了迅速攻取西河,李建成进行认真准备,周密部署:一是制订军法,整肃军纪,提高军队战斗力,史载"大郎(建成)等虑其不攻,以军法为言。[33]"他向李渊表示:"如或有违,请先军法。"[34]做到军纪严明,"三军闻者,人皆自肃,兵向西河。[35]"二是进行严密的战役部署,李建成兵临西河,亲自察看地形,做好攻击准备,史称"风尘警急,身即前行,"[36]"大郎、二郎不甲,亲往喻之,[37]"三是与士兵同甘共苦,激发了士兵的勇气。史载李建成"一同义士,等其甘苦,齐其休息,[38]"使将士受到鼓舞,军心大振,"於是将士见而感悦,人百其勇。"[39]
    由于准备充分,措施得力,将士奋勇争先,"众皆争上。"[40]一举攻克西河,前后仅用9天,初师告捷。李渊非常高兴:"以此用兵,天下横行可也。"[41]李建成因功被封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
    (二)智取霍邑之战。霍邑北临汾水,东靠霍太山,是一个易守难攻的险要关口,扼守此地的宋老生两万精兵十分强悍,"自许堪当劲敌",同守卫河东的屈突通遥相呼应,构成犄角之势,以阻李渊。当时唐军四面强敌环绕:北有骠悍的突厥,虎视太原;东有强大的李密瓦岗军欲取长安;西有薛举的西凉兵垂涎关中。严竣的形势使李渊必须速取霍邑,否则会失去进入关中的有利时机,因为当时隋朝大军正与中原农民军激战,关中防御空虚,一旦李密大军西进,对李渊是十分不利的。
    正当李渊欲攻取霍邑时,忽然传来刘武周引突厥袭击太原的消息,一旦失掉太原,将使李渊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这使一向沉着冷静的李渊十分着急,其内部分成两派:一派以裴寂为首,主张还救太原;一派以李建成、李世民为首,主张坚持进攻,乘胜进军。
    在这关键时刻,能否对局势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做到知己知彼,将关系到唐军的前途。李建成、李世民的主张是建立在正确分析形势的基础上的。他们首先分析了敌人的矛盾,指出:"武周位极而志满,突厥少信而贪利,外虽相符,内实相猜。突厥必欲远离太原,宁肯近亡马邑,武周悉其此势,必未同谋。[42]"因此裴寂意见是不可取的,接着指出了退却的严重后果是人心涣散,不攻自破。"今若却还,诸军不知其故,更相恐动,必有变生……於是突厥、武周不谋而至;老生、屈突通追奔竞来,进阙图南,退穷自北。还无所入,往无所之。[43]"李建成针对敌人弱点和自己的优点,表现了战胜敌人的决心和勇气,他说:"今来禾菽被野,人马无忧,坐足有粮,行即得众。李密恋于仓米,未遑运略;老生轻躁,破之不疑。定业取威,在兹一举。……雨罢进军,若不杀老生而取霍邑,儿等敢以死谢。"由于李建成等的分析细致,决断坚决,使李渊下定决心,他说:"尔谋得之,吾其决矣。"[45]
    李建成根据宋老生性情急躁"勇而无智"、[46]"且内部猜忌的弱点,即"群小相猜,"[47]决定采取智取的方法,他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诱敌出战,利用阵前辱骂、轻骑挑斗和自行退却等手段,引敌出来;二是利用精骑断其退路,前后夹击。结果大败宋老生军,斩宋老生于阵前,一举攻克霍邑。这一战震慑住了突厥和李密,声威大振。
    (三)潼关防御战。夺取霍邑后,李渊内部围绕进军方向产生了战略分歧:以裴寂为首,主张全力进攻河东;以李世民为首,主张全力攻取长安,认为"屈突通自守虏耳,不足为虑。[48]"这两种主张都有不周全之处:首先,裴寂之议不妥,早在起兵之初,薛大鼎曾建议:"请勿攻河东,从龙门直渡,据永丰仓。传檄远近,则足食足兵。既总天府,据百二之所,斯亦拊北扼喉之计。"[49]对此李渊很赞同"深然之。[50]"因此李渊的首要目标是夺取关中,以京师为中心号令天下,而不是夺取河东,因为河东有屈突通精兵固守,号称"能兵",一旦久攻不下,将坐失取关中良机。当时,李密拥兵十万,其谋士柴孝和曾建议:"明公自简精锐,西袭长安,既克京邑,业固兵强,……传檄而天下定矣。……不早为之,必有先我者,悔无及矣。[51]"李密很赞同:"此诚上策,吾亦思之久矣。[52]"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关键是谁能抢先入关。其次,若按李世民主张,屈突通必从背后攻击,一旦李密大军西进,就有腹背受敌的威胁。于是李渊吸取双方优点,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李世民统领,沿渭河夺取关中各地,迂回包围长安;一路由李建成统领,屯永丰仓,守卫潼关,防御屈突通和李密入关,占据永丰仓粮饷基地,保障李世民顺利夺取关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