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居址选择比较研究(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张维慎 参加讨论

    三、居住于河流(或湖、沼)的附近便于发展原始的渔猎经济
        1.半坡人的渔猎经济。史念海先生指出:“半坡遗址的发现,显示出仰韶时期关中已经有了农业,但森林依然茂盛。”[3](P65-66)史先生的话表明,半坡人虽然已经发展了原始的农业,但他们生活的附近依然森林茂盛。那么森林里都有哪些植物呢?根据半坡遗址的孢粉分析,计有冷杉、松、云杉、铁杉、柳、胡桃、桦、鹅耳枥、栎、榆、柿等以及禾本科、藜科、十字花科、形科、葎草、蒿、石松和一些其他的蕨类。除此之外还有榛、栗、朴等树。森林是动物的乐园。森林的存在,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了理想的天然环境。正是由于半坡人生活的地方森林依然茂盛,所以森林中生存着许许多多的动物,除獐和竹鼠外,绝大多数属于华北动物群。[14]
        “植被有含蓄水分的作用,特别是森林更是如此。植被覆盖宽广,含蓄水分自然就多。降水量多寡时有不同。降水量少时,也许所降的水分完全为植被含蓄,不会立时多有流出,更不会使河流下游的流水猛涨猛落,就如后世诸山皆童处的河流那样。河流水量受到植被覆盖率的制约,就不至于猛涨猛落,能比较长期地保持一定的水量。仅从这一点看,当时浐河的水量就应该比较现在为大。”[8](P447)当时浐河里生存着许多种鱼,其中就有鲤科的鱼类[15]。在半坡遗址中,不仅出土了石网坠和精巧而带倒钩的鱼叉、鱼钩,而且在当时的彩陶上还绘有鱼、鱼网以及人面鱼纹等精美图像,这说明半坡人不仅学会了钓鱼、叉鱼,而且也学会了用网捕鱼。捕鱼方法的多样化,说明半坡人除了原始的农业和狩猎业外,捕鱼业也是比较发达的。正因为浐水里有鱼可捕,才使当时的半坡人选择了这个地方作为居住的地区。[13](P53)
        2.河姆渡人的渔猎经济。生活于北方黄河流域的半坡人,虽然其气候和环境为半干旱性气候,但由于在他们附近的森林里还生长有獐和竹鼠这两种动物,而“这两种动物的存在也说明了温暖湿润的气候能波及到此区”。[14]温暖湿润的气候尚且能波及到半坡人生活的北方地区,那么生活于南方长江下游地区的河姆渡人,他们那儿的气候不仅温暖湿润,而且更是温热湿润了。正是由于河姆渡人生活的地方温热湿润,所以那儿的植被覆盖良好,而且应有成片的森林。我们至少可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是在河姆渡遗址各文化层,都发现了与干栏式建筑遗迹有关的圆桩、方桩、板桩、梁、柱、木板等木构件,共达数千件,仅第4层的一座干栏式长屋,桩木和相紧靠的长圆木就残存220余根[12](P190),如果当地没有成片的森林,真不知道成百上千根木构件是怎么来的?二是在河姆渡遗址第二层发现的一口边长约2米的木构浅水井(井深仅1.35米)中,除每边竖靠坑壁向下打进几十根排桩外,排桩之上平卧的长圆木有16根,水井外围一圈呈圆形分布的栅栏桩有28根,此外井内尚有呈辐射状的小圆木构件[3](P148),如果当地没有成片森林,一口浅井就用这么多的木材,也是难以理解的。
        森林是动物的理想栖居地。正是由于河姆渡人生活的附近有成片的森林,所以那里生活着大量的野生动物,计有哺乳类、鸟类、爬行类、鱼类和软体动物共44种。其中鹿科动物最多,因为该遗址出土的鹿科动物标本仅鹿角一项就400多件。此外还有亚洲象、犀牛、四不象和红面猴四种,现在已不见于浙江省境内和毗邻地区,有的国内尚未发现现生种。[3](P146-147)
        大量的野生动物,尤其是鹿科的野生动物是河姆渡人猎取的主要目标。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捕获的猎物时多时少。在猎物多而吃不完时,他们就把活的猎物暂时圈养起来。这样,家畜饲养业也就发展起来了。他们“饲养的家畜,种类有狗,猪和水牛。出土的全部猪的标本中,幼年个体占54%,与半坡遗址情况相似,属于早期人工饲养的现象,河姆渡还出土一个陶盆,外壁刻有稻穗纹和猎纹,形象地表明了种稻和养猪,是当地居民的两个互相依存的重要生产项目”。[11](P111)大量的野生动物和家畜,不仅“给当时人们的衣着和食物提供了丰富的来源”[5](P208),而且也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生产工具。据统计“河姆渡遗址的第四文化层出土的生产工具中,以兽骨制造的生产工具达600多件,占生产工具的70%以上”。[5](P208)
        河姆渡人是在“一个背靠丘陵、面对沼泽的地方生活”,姚江从它的西部和南部流过,由于当地植被覆盖良好,因而沼泽和姚江的水量很大,并且生存着丰富的生物,其中包括鱼、龟、鳖、鳄、水獭、鲸鱼等,而鲸鱼更大的可能应是生活于姚江之中。
        与半坡人相比,河姆渡人的捕鱼方法并不单调。他们除了用鱼镖捕鱼外,还用弓箭射鱼,因为“考虑到遗址里未见网坠一类渔具而存在大量鱼骨,有的骨镞可能是用来射鱼的”。[3](P147)这可能用来射鱼的骨镞,是“一种柳叶形的箭头,锋端特别尖细,突出如针状”。[5](P203)河姆渡遗址虽然未见网坠之类的渔具,但却出土了木桨,“反映出当时人们除用舟辑作为水上交通工具外,可能还借助舟楫,撤网捕鱼”。[11](P13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