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居住于河流(或湖、沼)的附近便于原始人的交通往来 史念海先生指出:“实际上当时人们居住于河流的近旁,应当和交通问题有关。一苇之航原比翻山越岭为容易,就是不便于通行舟楫的河流,循河谷上下的来往,途径也是较为平坦的,古代的人们不仅注意到要在河流旁边选择住地,而且还特意选择到两河交会的地方,正是这样的意思。”[1](P12)由于河姆渡遗址已经发现了木桨,而属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宝鸡北首岭遗址也发现了舟型陶壶。因此,不论是半坡人还是河姆渡人,他们除了利用舟楫撒网捕鱼外,无疑也把舟楫作为水上交通工具。 【参考文献】 [1]史念海。河山集:第1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 [2]刘军。河姆渡文化的再认识[A].中国考古学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1981)[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4]李仲均,等·伯益作井与温泉疗疾[A].中国古代科技漫话[Z].北京:中华书局,1992. [5]张之恒。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 [6]浙江省文管会,等。河姆渡发现原始社会重要遗址[J].考古学报,1976(8)。 [7]陕西省考古学会。陕西考古重大发现(1949-1984)[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8]史念海。河山集:第6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 [9]严文明,史前考古论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10]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西安半坡(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63. [11]中华文明史编纂工作委员会。中华文明史:第1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 [12]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13]史念海。河山集:第7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4]周昆叔。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孢粉分析[A].西安半坡(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C].北京:文物出版社,1963. [15]李有恒,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之兽类骨骼[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59(4)。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