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扣《志》识小录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 王汝涛 参加讨论

读《三国志》,常有些小小的看法,有读了令人感到交待不太清楚之处,有令人不得不思索一番、想找答案之处,有读了受到启发因而联想到另一个问题之处,也有所谓千虑一得,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不敢保证一定对)之处……这些,算不得研究课题,顶多是些思想的断片。可是,这些一直自己纳闷,总不求解决,也不是个办法。于是有了个写出来以求教于通人学者的想法。古人说:“贤者识其大者,其不贤者识其小者。”因名之为《识小录》。
    一、街亭之战时诸葛亮在何处
    街亭之战,是诸葛亮上表出师北伐的首次战役,以失败而告终。《三国志》中《魏明帝纪》、《曹真传》、《张郃传》、《蜀后主传》、《诸葛亮传》、《赵云传》、《向朗传》、《王平传》、《魏延传》、《姜维传》,都有或多或少的记载,所记的大关节目没有什么出入,但是,在这一战役的关键性问题上,却都没有记叙清楚,以致后人评价这一战役时,是非纷纭,难有定论。
    这个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诸葛亮为何不亲自领兵去迎战张郃的主力,而派马谡“督诸军在前”,他当时在哪里,在干什么?马谡在街亭战败时,他为什么不去应援而仓皇退走?致使三郡得而复失。
    《诸葛亮传》记述含糊:“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阵整齐……南定、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看起来似乎是诸葛亮在“三郡叛魏应亮”之后,取攻势,命马谡督诸军东进;而魏明帝派张郃率军五万,向三郡方向西进,但是目的在于“拒亮”,即挡住诸葛亮东进的兵马。初战而大胜,似亦张郃始料不及。
    魏明帝及其谋臣方面,对蜀的大举出兵,应变还是快的,据《明帝纪》:“遣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并进兵,右将军张郃击亮于街亭。”明帝初衷,似仍以攻为守,视张郃能否阻止蜀之攻势而定。由于敌情不明,曹真大军为诸葛亮所欺,误以赵云、邓芝之疑兵为主力,故进军箕谷以拒之。《蜀书·赵云传》:“明年,亮出军,扬声于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并指出“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兵固守,不至于大败。”据所记,赵云、邓芝在褒斜路中,吸引住曹真的主力,给诸葛亮提供了足以战胜张郃的时间[①]。
    这一战役的关键就在于诸葛亮与张郃会战谁胜谁负了。按今日理解,诸葛亮应率全军迎战张郃(《诸葛亮传》裴注引《汉晋春秋》:“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按,在箕谷,赵云兵力实少于曹真,诸葛亮在三郡的兵力,应多于张郃之五万人),然而他只派马谡督前军,守住街亭,似乎要等他自己到了再与张郃会战,那么他到底有什么重要事使得自己腾不出手来亲临第一线?
    《三国志》于此事缺载,只在《诸葛亮传》的结尾处,裴注引了《袁子》一段长文,其中有这么几句话:“亮之在街亭也,前军大败,亮屯去数里,不救,官兵相接,又徐行,此其勇也。”然而这个说法,太不可信了。张郃攻马谡,马谡不守城,反据山,“郃断其汲道”,说明二将相拒,至少在一天之上。诸葛亮的“屯”离马谡只有数里,在张郃断马谡汲道时,不去救援,以收内外夹击之功,这算得什么“勇”?
    后来细绎《蜀书》,在《姜维传》里找出了点线索:“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参本郡军事。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太守适出按行,维及功曹梁绪……等从行。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于是夜亡保上邽。维等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纳。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入维,维等乃俱诣诸葛亮。会马谡败于街亭,亮拔西县千余家及维等还。”诸葛亮兵出祁山,三郡响应。三郡中天水居中,南安郡在其西,安定郡在其东北。魏军若从长安发兵救三郡,应是经渭北的雍县(今陕西凤翔)、汧县(今陕西陇县)越陇山山口后,直趋天水。攻下天水后,安定、南安不再与蜀国接壤,会不攻而自下。果然,张郃的五万大军从这一路来了。诸葛亮如果要巩固三郡,或者再向东进取扶风郡,便得迎上去,双方在天水郡的东境要路陇山口西方的街亭交战。一战而蜀胜,可进取扶风郡,占住北原的陇县,不必再爬秦岭,出褒斜。深入箕谷的曹真也得自动退军。诸葛亮可与赵云两军会师,驰骋于渭北。也可以用三郡之粮,不必造木牛流马以运粮,设邸阁以贮粮了。魏军如一战而胜,蜀军新得的三郡不可恃,势必退回汉中。
    张郃欲与诸葛亮摆开阵势大战一场,诸葛亮何尝不是同一心思,否则他上的什么《出师表》,说什么“将率三军北定中原”?无奈,他遇到了一个难题,即他想不到天水太守一下子溜进上邽去了。据《姜维传》裴注引《魏略》云:“天水太守马遵将维及诸官属随雍州刺吏郭淮偶自西至洛门按行,会闻亮已到祁山,淮顾遵曰‘是欲不善’。遂驱东还上邽。遵念所治冀县界在西偏,又恐吏民乐乱,遂亦随淮去。”上邽本是军事重镇,自然驻有魏的兵马。单是马遵溜进上邽,尚不足畏。碰巧郭淮这个大人物也卷入其中,守上邽以待援又是他的主意。这便不能等闲视之。而令诸葛亮烦心的还不仅此也,当时的南安郡虽说响应诸葛亮,而其西邻陇西郡的守军意存观望。《魏书·张既传》裴注引《魏略》云:“(游)楚……历为宰守……太和中,诸葛亮出陇右,吏民骚动。天水、南安太守各弃郡东下,楚独据陇西召会吏民……言:‘我为卿画一计……寇来,但可共坚守,若国家救到,寇必去……若官救不到,蜀攻日急,尔乃取太守以降,未为晚也。’”后来,蜀兵攻城,楚遣人与之相约,一月之中,东方救兵不到,便投降。这就是说,除了天水郡外,南安郡附近也有麻烦,出了这两件事,不得不使诸葛亮重新考虑调整原来的进军计划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