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西周春秋“保民而王”,“重民轻神”的政治思潮而言,孔子的思想进步更具有决定性和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不但成为正统儒家思想的典型范式,为后来的孟轲和荀子所继承,而且还成为西汉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受到持久的尊重和推崇。孔子的这一思想进步,看起来只是对前代上帝神鬼观的改造和修正,而实质上却是促成中国古代正统文化全面进步发展的关键一环。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从孔子这一新型政治伦理观产生的一天起,以上帝神鬼为核心,以宗教迷信为基础的统治思想就开始从根本上全面瓦解了,代之而起的是以道德人性为核心,以仁义礼让为基础的新型伦理政治观逐步取得了“独尊”的地位。这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全面进步的结果,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而孔子于中起了开创性的巨大作用。尽管孔子本人一再标榜“述而不作”,实际上他不仅在否定远古中国陈旧的宗教政治和即将衰亡的政治神学中做了许多破旧立新的工作,而且在建立新型伦理政治和以改造人性为目的的道德教化上也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开创性工作。因为,秦汉以来,一系列的统治思想和政治观念,基本都是由孔子及先秦儒家开其端的。 孔子新型神鬼观的确立使上古时代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精神由原来依靠上帝神鬼来之配,转而变为由人类的理性来支配,这是孔子及其先秦儒学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又一个突出贡献。上帝神鬼主宰地位的彻底动摇,“仁义”、“礼治”思想的出现,不仅说明人的地位的提高,同时也说明“民”的地位的提高。它是春秋大变革以来各种权力不断下移,平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一支对整个社会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决定性政治力量的结果。其实孔子本人就是平民阶级的代表和一员。[1]孔子的新型政治伦理思想及其道德观在许多方面都渗透并体现了一种浓厚的平民意识,并具有一定的人民性,这也是正统儒家文化绵延两千余年,经久不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西周春秋时代,由于上帝神鬼的主宰地位尚没有被完全取代,国家观念的确立,社会秩序的稳定,都得依靠上帝神鬼这种外在强力来维持,这种由外在强力维持的传统而古老的政治与社会体系,到了春秋时代愈来愈显得漏洞百出,难以为继,而孔子的新型政治伦理思想,具有一种应时而起,拨乱反正的远大抱负,它能够满足社会政治秩序及其深层观念意识必须重新定位的迫切需要。尽管孔子本人并不为时人所理解,也不为当世统治者所容纳,但这种伟大的政治前瞻却体现了一种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