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总要受到主、客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在那些影响到经济发展的主观因素中,意识形态毫无疑问地处于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位置。特别是对中国这样一个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同时又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问题的国家来说,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作用更是非同寻常。事实证明,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5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意识形态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联系。 一、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及其总体特点 1949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在全国范围的确立,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内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其中,最根本也是最为重要的变化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里逐渐取得了领导地位并将这一地位延续至今。因此,所谓“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实际上主要是指建国之后的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注:事实上,当代中国,尤其是“文革”后的中国,的确还存在着其他类型的意识形态。这种多种意识形态并存的状况,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政治的复杂结构相适应的。这些其他类型的意识形态虽然在某些时候能够发挥出较大的社会影响,但在总体上,它们不占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对社会政治的作用也要小得多。在文章中,出于分析的考虑,我们有意缩小了分析对象的范围。)按照毛泽东的说法,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然而,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主要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是一个中性的说法,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实际持有的观念、思想和理论;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的则是一种完整而正确的思想体系。从根本上,这是一个肯定性概念。由此,二者在内容和范围上都有了明显的差别。马列主义原理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纯粹意识形态部分,毛泽东思想则是马列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实践中的发展。但它们都还不足以涵盖整个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本身。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曾经接受过一些错误的、背离马列主义基本原则的思想的指导。这些思想属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范畴,仍然在我们考察的视野之内。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以马列主义为基础,在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发展起来。它基本上属于一种、“强势”的、革命型的意识形态。 所谓意识形态的“强势”特征,是就意识形态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实际地位和作用而言的。一般地,如果某种意识形态排他性强,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明显,就可以称之为“强势”意识形态;反之,则是弱势或温和型的意识形态。(注:关于“强势意识形态”与“弱势意识形态”的概念可以参见林毓生:“二十世纪中国的反传统思潮与中式乌托邦主义”,载于《经济民主与经济自由》,第346页。 而在概念的具体含义上,本文与林先生的理解略有不同。)如前所述,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处于“枢纽”的地位,因而用“强势意识形态”来概括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总体特征还是比较适当的。具体说来,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强势特征体现在: 第一,意识形态与政权关系密切,在思想领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的执政党,通过国家宪法的形式,规定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后来的邓小平理论在国家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并十分强调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这样,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与国家政权之间,存在着明显、密切的联系,这是中国同其他国家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的重要差异。 第二,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阐释和传播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过某些领袖人物及其超凡魁力的影响。可以说,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发展是与毛泽东、邓小平等领袖人物的贡献和影响分不开的。这些领袖人物在其著作或言论中所阐述的理论观点、政治主张和思想路线,能够迅速地转变为中共的官方意识形态,并得以在社会中广泛传达。 第三,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的执政党,其对于社会的统治和管理是全面而彻底的。因此,意识形态的内容能够轻易地与社会物质资源结合到一块,成为影响国家生活的思想力量。在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国家进行政治、经济建设的根本的指导思想;任何政治、经济活动在原则上都不能偏离意识形态规定的基本目标、价值和途径;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人们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的态度,甚至能够直接地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境遇和政治生命。这些无疑都是强势意识形态的表现。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还是一种“革命型”或“运动型”的意识形态。这一特征显然与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实践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主要表现在:(1)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批判性和斗争性。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在中国人民面临着深刻民族危机和阶级矛盾的时候传入中国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并以此作为自身实践活动的指南。在革命战争的背景之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批判精神和斗争精神是显而易见的。即使在解放后,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这些特点也在一定时间内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延续,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生活起到了深刻的作用;(2)在形式上, 中国共产党注重意识形态的大众化,强调以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加之明确的政治承诺,提高意识形态在群众中的普及程度。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在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都能提出简明而又切合形势的意识形态口号,从而有效地把自己的政策意图贯彻到普通百姓中间;(3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在其对社会现实发生作用的过程中,往往是同群众性的政治运动结合到一起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意识形态所具备的社会动员能力,是一种可资利用的重要的政治资源。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考察,不仅仅涉及到纯粹的思想、理论体系,而且还要关系到与这种思想、理论相关联的一系列政治活动。 当然,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在建国后的数十年里,也曾经历过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其中,最重大的一次转变就是70年代末期,由毛泽东时期的意识形态向邓小平理论的过渡。大体上看,毛泽东之后的中国意识形态仍然可以看作是一种“强势”意识形态,但其“运动型”特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