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丁美洲,美国为了巩固后院,阻止苏联势力渗透,也充分运用了隐蔽行动战略。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为了颠覆出现在眼皮底下的古巴革命政权,对古巴实施了全面的隐蔽行动。中情局制订了“冥王星计划”,制造了臭名昭著的“猪湾入侵”事件。中情局也不断派出特工、潜入古巴进行破坏活动,将古巴运糖的船用放射性物质污染,在古巴的矿山制造爆炸事件,在哈瓦那最大的商场纵火,将古巴的甘蔗地付之一炬。同时,中情局多次策划了各种形式的暗杀卡斯特罗事件。在智利,从1958年到1970年,美国一直通过隐蔽的政治活动,阻止社会党人和共产党人在选举中获胜。1973年又支持右翼军人集团发动政变,将社会党左翼领袖阿连德枪杀在总统官邸的办公室里。 总之,这一时期美国在亚非拉的隐蔽活动十分猖獗。据统计,肯尼迪政府平均每月要批准4.8项隐蔽活动计划,而约翰逊政府则增加到5.25项(注:约翰·普拉多斯:《总统的秘密战》,第251页。)。 第三阶段:70年代中后期,由于水门事件的影响,隐蔽活动大大缩减。 1972年“水门事件”爆发后,民主党穷追不舍,迫使尼克松总统于1974年辞职。此时正值美苏关系缓和,冷战处于低潮,美国国会在追查水门事件过程中,对涉嫌卷入该事件的中情局所采取的其他隐蔽活动也提出了质疑和查究,导致中情局声名狼藉。中情局被迫削减机构,裁撤人员,其隐蔽活动骤减。50-60年代,隐蔽活动占中情局预算54%,1976年时下降到4%左右(注:于力人:《中央情报局50年》,第555页。)。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东欧和亚非拉重点突破,全面出击,赢得了冷战。 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美国迅速调整了对苏政策,结束了前几年的缓和状态,展开强硬对抗。1981年里根上台后,决心利用苏联的内外困境进行反击,一举夺取冷战的胜利。在隐蔽行动方面,里根政府采取了重点突破--以波兰和阿富汗为重点进行突破,全面出击--政治战、经济战、心理战和准军事行动齐头并进,从东欧和亚非拉全面出击的战术,给苏联以决定性打击。 波兰地处东欧心脏,如搞垮波兰,将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对东欧其他国家产生重大影响。为此,里根政府除公开对波兰通过经济制裁等手段施压外,暗中大力支持反政府组织团结工会,秘密资助大笔活动经费和先进的无线电通讯工具、广播电台、印刷机等设备。为搞垮波兰,里根还和罗马教皇保罗二世密谋,约定联合在波兰“进行一场秘密战役,以加速共产主义帝国的瓦解”(注:于力人:《中央情报局50年》,第679页。)。 为了使苏联陷入阿富汗战争的泥潭,加剧苏联的负担和加速其崩溃,里根政府不断增加对阿反政府武装的经济援助,到1987年,援助总额达25亿美元。美国还向阿反政府武装提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肩扛毒刺式导弹,以及先进的夜视装置和精确制导武器,给苏军造成致命打击。“支持阿富汗抵抗力量成为美国采取的最大的隐蔽行动”(注:约翰·普拉多斯:《总统的秘密战》,第363页。)。与此同时,里根政府还企图“把战争引向苏联境内”。中情局长威廉·凯西多次密访巴基斯坦,告诉巴情报官员“苏联的民族关系紧张,不堪一击”;中亚地区“是苏联柔软的下腹部”,“阿富汗北部地区是通向苏联中亚地区的一个跳板”,与巴情报官员秘密商讨训练和派遣阿游击队员进入苏联发动袭击(注:彼得·施魏策尔:《胜利:里根政府加速苏联崩溃的秘密战略》,第177页。)。阿游击队员多次潜入苏联中亚地区,在公路上埋设地雷,袭击哨所,伏击边防巡逻队,给苏联造成更大压力。 在东南亚,从1982年至1988年,美国通过东盟国家每年向柬埔寨自由高棉抵抗力量提供3000万美元的援助,反对苏联支持的越南对柬埔寨的占领。 在安哥拉,1985年美国会否决了禁止向安抵抗组织提供秘密援助的1976年克拉克修正案,里根政府立即向反政府武装提供了5400万美元的秘密援助。 在尼加拉瓜,里根政府出资出枪在洪都拉斯建立了尼反政府武装,在尼发动内战,决心要推翻苏联、古巴支持的尼加拉瓜桑地诺尼解放阵线政府。由于国会的拨款限制,里根政府不惜秘密向伊朗出售武器,将所获钱款资助尼反政府武装,制造了轰动一时的“伊朗门事件”。 对苏联,里根政府不仅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企图通过这一高科技、高耗资的竞争,拖垮苏联经济,还对苏联施行公开的和隐蔽的经济战。1982年里根政府以波兰镇压团结工会为借口,对波、苏实行经济制裁,切断了对苏联修建横贯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的技术设备供应,并竭力劝说西欧和美国一道实行制裁。里根在《自传》中坦承,此举就是要“对苏联施加我认为足够的经济压力,以加快共产主义的死亡”。制裁结果使苏联“损失了150-200亿美元”。80年代中期,里根政府秘密实施了一个“沙特行动”计划,即通过设法使沙特阿拉伯增加石油产量的做法,使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暴跌,从而使原油输出大国苏联的外汇收入锐减。据中情局一份秘密报告说,每桶石油价格下跌1美元,苏联每年就会损失5-10亿美元。1985年11月每桶石油价格为30美元,5个月后跌至12美元,据此推算,苏联因此损失90-180亿美元。同时石油价格下跌也使一些中东国家因收入减少,缩减了对苏联的武器购买,从而减少了苏联的军售外汇收入。苏共中央高级官员诺维柯夫说:“石油价格的下跌是破坏性的,它使数百亿美元一扫而空。”外汇收入的锐减给苏联经济带来严重困难,极大影响了苏联进口西方设备、工业材料和农产品,几十个大项目由于缺乏资金被迫中止(注:彼得·施韦策:《谁摧毁了“邪恶的帝国”?》,《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5年第3期,第42页。)。当时苏联正在实施加速经济发展战略,急需大量资金进口西方技术设备。里根政府的这些做法对苏联经济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这样,通过80年代里根政府对苏联集团以波兰和阿富汗为突破口重点突破,在东欧和亚非拉全面出击,隐蔽的政治战、经济战、心理战和准军事行动一起开花,到1989年里根结束任期时,苏联已成强弩之末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