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回顾和思考(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当代中国史研究》 丁明 参加讨论

如果说到有什么事情曾经把赫鲁晓夫激怒过,那么,首先是中国方面宣布要比苏联提前进入共产主义这件事。再就是毛泽东反对赫鲁晓夫提出的“和平共处”的政策和反对苏联和美国之间建立好的关系。但这些都是完全可以协调,可以解决的。可是后来双方争吵起来,骂起来了,这就无法挽救了。当时我和同事们曾经议论过,大家都认为,双方在互相争吵、互相骂的时候,中国方面骂苏联可以,骂苏联共产党可以,就是别骂赫鲁晓夫本人,骂他本人就完了,就无法挽救了。这些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大概情况。
    赫鲁晓夫有时也会突然清醒,认为和中国人的争吵应当缓和下来。于是就下令,停止和中国人的一切争论。但是不久,我们从北京得到消息,说那里又在骂赫鲁晓夫了,管他叫“赫光头”。赫鲁晓夫听了以后认为不能再忍耐下去了,争论于是重新开始。双方几乎在所有方面,在所有层次上吵起来了。开始时,我们在写文章,起草决议草案时,上边曾经规定了一条,这就是无论如何不能污辱中国人民,不能否定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取得的成就。但是在做起来的时候,往往就忘记了这一条。有一次,我碰见一个报社的总编辑,问他为什么不遵守上边的这条规定?这个总编辑是一个典型的官僚主义者,他回答我说,规定是规定,但并没有给我直接的指示呀。
    尽管赫鲁晓夫有时也说,我们两国团结起来,联合起来的因素要超过把我们分裂开来的因素,但是争论的“战火”还是越烧越大。在这个问题上,赫鲁晓夫个人的特性,例如他的文化程度不高,还有就是办事过分的主动,过分的积极,好走极端,而这一切又都不能用理智来控制,就把事情变得越来越无法挽救了。
    1960年的莫斯科会议结束以后,刘少奇在苏联继续访问,并在莫斯科举行了友好大会。会前,我们给赫鲁晓夫准备了一个讲话稿,当时赫病了,由别人代他来念。讲话稿中有这么一段话,大意是:俄国的沙皇和中国的皇帝可以吵架,但绝不能容许两国人民来吵架。刘少奇回国时,经过伊尔库茨克时,也讲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话。他说,我们永远不能容许任何人使中苏两国人民吵起来,也不能原谅挑唆我们吵架的人。刘少奇的这一篇讲话是在中国的《人民日报》上发表的,苏联的报纸上没有刊登。于是我们看到这篇讲话的人就在猜测,刘少奇在讲话中提到的“挑唆”和“不能原谅的”人指的是谁,是指赫鲁晓夫呢,还是指其他人。
    第二个问题是赫鲁晓夫与毛泽东的分歧是如何产生的。实际上,这一分歧的产生是很奇怪,也是毫无道理的。因为一开始赫鲁晓夫总想讨好毛泽东。阎明复先生曾经谈到,毛泽东访问莫斯科时,特意为他安排了非常豪华的房间和床,这实际上就是赫鲁晓夫讨好毛泽东的表现。但是他的讨好做得太过分了,反而引起了毛泽东的反感。我们把这个称作“傻瓜的服务”。
    后来,双方在讨论会见的时间安排时,毛泽东提出,会见在凌晨三四点钟进行。赫鲁晓夫得知后又生气了,说不要再搞斯大林这一套做法了。斯大林时代就是半夜才上班的。类似这样小的摩擦说明他们在个性上有许多不相同的地方,逐渐积累起来就会爆发。而一旦超过了一定的界限,人们就无法相互尊重了。
    在他们两人的不和当中,毛泽东比赫鲁晓夫要有修养的多。赫鲁晓夫是一个粗鲁的,没有太多教养的人。
    主持人:很对不起,杰留辛先生,因为每个人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所以我想请其他几位先生也来谈一谈。下面,先请李越然先生谈。
    李越然:很高兴来参加这个会。我看了前面念到的几个书面题目,觉得这都是一些很大的题目。在这些问题上有许许多多不同的看法。咱们今天来研究这些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大致有所了解。但是要把这些问题都说清楚,给所有的人一个满意的回答,我认为是不可能的。我很赞同邓小平同志的一段话,我认为这才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领袖的见解,这段话是小平同志对来访的戈尔巴乔夫讲的:我今天不是谈我们过去意识形态方面的争论问题,如果谈这个问题,我们到今天也不认为我们当时讲的都是对的。至于说哪些东西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就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事情了。
    我只能按照这个书面题目,讲一讲我的个人感受。像我这个年龄,直接参与过这个事情的人,可能不多了。在座的各位学者完全可以不同意我的看法,还是中国的那句老话,“求同存异”吧。
    我认为出这四个题目的人, 他的头脑中就有一个框框, 总是框在1956年的苏共“20大”;1958年的“共同舰队”;1960年“撤专家”,这些实际上都是人所尽知的事情。而中苏两党的分歧,在两党关系最好的时候,在斯大林活着的时候就有。毛泽东同志性格中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对斯大林都敢于讲不同意见,至于对赫鲁晓夫如何,就不用我多做解释了。
    1956年的苏共“20大”,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赫鲁晓夫在斯大林的问题上采取了错误的方式。毛泽东1957年在莫斯科的时候曾经讲过,赫鲁晓夫这个人很勇敢,揭开了许多压在人们头上的盖子。所以我觉得,在批判斯大林的个人迷信,批判他的错误这样的问题上,我们从来都是赞同的。但对斯大林采取一棍子打死的作法,把斯大林骂成“希特勒”,我们则坚决不能同意。我认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共中央发表的那两篇文章,即:《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是相当负责任的。历史的发展证明了当时中共所持的立场是正确的。因为在“20大”上批判斯大林的错误作法,直接引发了“波匈事件”,造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很大的思想混乱。
    尽管如此,在1957年召开各国共产党会议的这个时期,中苏两党的关系基本上还是好的。毛泽东当时在会上的讲话是我给翻译的。我记得当时毛泽东曾经对坐在他对面的赫鲁晓夫讲过,赫鲁晓夫同志,你这朵花比我毛泽东的好看,我们就是来扶你的。另外,毛泽东在我们党内也曾经讲过,赫鲁晓夫这个人多灾多难,我们应该给他以相应的支持。所以,对于外界的一些说法,例如说毛泽东不尊重赫鲁晓夫,等等,我个人是不赞成的。
    到1958年,赫鲁晓夫来中国谈“共同舰队”问题,情况就发生变化了,问题已经超出了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这一次的翻译是由我和阎明复两人担任的。毛泽东的讲话归我翻译,赫鲁晓夫的讲话归阎明复翻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