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四强地位与罗斯福的亚洲战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一手将中国抬到大国地位,使中国与美国、英国、苏联并列,称之为盟国“四强”。罗斯福的这一举动,曾引起国际舆论的强烈震动,对于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具有重要影响。对罗斯福此举之意图,西方史学家曾有过种种评论①。迈克尔·沙勒认为,这是罗斯福的亚洲战略,它“无论对战争进程或美国战后外交政策都是关系重大的”②。迈克尔·沙勒的评论概括了罗斯福亚洲战略的意义,自然也成为我们研究这一问题的契机。 一 罗斯福首次提出中国的大国地位问题,是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至一九四二年一月召开的阿卡迪亚会议上。这时,二次大战正在欧亚战场全面展开,严酷的战争形势把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任务提到了首要的议事日程上。还在一九四一年八月,罗斯福就首先与丘吉尔进行了会谈,签订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础。到阿卡迪亚会议召开时,要求参加统一战线的国家已达二十多个。会上,罗斯福提议所有参加国签署一项《联合国家宣言》,并提议苏联和中国应当同美国和英国一起领衔签字,因为这两个国家是“在自己国内积极从事作战的国家”③。这一提议遭到丘吉尔的反对,他认为把中国同英国相提并论是令人可笑的,“完全与现实不相称”④。因此他主张美国和英国应当首先签名,其次是受英美所支配的国家,然后再按字母顺序决定签字国的先后。但由于罗斯福着意将中国置于前列,丘吉尔只得违心地同意。最后,罗斯福亲自排出了签字国的顺序:美国、英国、苏联、中国,其他各国以字母为序。一九四二年一月一日,《联合国家宣言》在华盛顿签字,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的大国地位也由此得到了初步的肯定。 一九四三年十月,在莫斯科召开了苏美英三国外长会议,着重讨论了盟国的军事合作和战后计划等事项。会上,围绕着中国的大国地位问题又展开了一场争论。美国仍打算把中国与苏美英三国合在一起作为这次会议宣言的共同发起人,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对此态度暧昧,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则表示反对。莫洛托夫认为,中国在欧洲事务上没有什么利益,不应允许参加进来。美国国务卿赫尔则告诉他:“美国政府正在做的和已经做的每一件事都可能考虑到中国的情况。按照我的看法,把中国从四国宣言中忽略出去是不可能的。我们政府相信,中国在世界形势中一直是作为四大国之一来进行战争的。”⑤但赫尔也知道,光凭三寸之舌还难以说服莫洛托夫,最后他还是亮出了租借法的王牌:表示美国可能会做出各种调整,以便使太平洋的政治军事形势保持稳定。“这是明显地暗示,目前对俄国的援助,其中某些部分可能转拨给蒋(介石),除非允许中国签署四大国宣言;莫洛托夫这才作出了让步”⑥。这样,中国才得以加入莫斯科宣言,再一次同美英苏三大国并驾齐驱。 中国的大国地位得到正式明确地承认,是在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召开的美英中三国开罗会议上。开罗会议文件指出:“中国应取得他作为四强之一的地位,并以平等的地位参加四强小组机构并参与制定该机构的一切决定。”⑦文件还指出,要保证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日本用武力从中国夺去的中国东北四省、台湾和澎湖列岛,战后必须归还中国”,“辽东半岛及其两个港口,即旅顺和大连必须包括在内”⑧。会议结束时发表的开罗宣言,概括了会议的基本精神,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罗斯福在评价开罗会议时说:“这次会议不仅在今天和最近的将来,而且在数十年间都会产生结果。”⑨ 在一九四二到一九四三年间,罗斯福还采取了一些重要步骤,“给予中国以和其他几个大强国完全平等的待遇,并借以加强中国的力量”⑩。一九四二年十月九日,美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提议缔结条约,取消美国在华的领事裁判权及其他有关各项权利。与此同时,英国也与中国签订了同一性质的条约。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十七日,罗斯福又特别提请国会批准他签署的一项法案,废止排华法律,借以“改正历史的错误”,并以此证明“美国不仅视中国为进行战争中的伙伴,而且将视中国为和平时期的伙伴”(11)。美国政府的这些作法受到了中国人民的一致赞扬。毛泽东同志曾对此发表评论说:“中国人民欢迎许多外国政府宣布废除对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并和中国订立平等新约的措施。”(12) 罗斯福主张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不仅是指中国在战时要以大国的面貌出现,而且在战后的国际事务中也应起到大国的作用。一九四三年三月,艾登访问华盛顿时,罗斯福同他谈到了未来的国际组织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其中第三点就是要由美苏英中四国组成一个执行委员会,以解决重大国际问题。同年十二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会晤时,罗斯福又重申了上述想法,他认为,执行委员会应当是一个权力机构,只有四大国有资格参加,其主要职责就是维持世界秩序,预防和反击侵略。英国和苏联对罗斯福的建议持有异议。丘吉尔主张在欧洲、远东和美洲分设三个地区性委员会,其代表仅限于美英苏三国(13)。斯大林则主张只设立欧亚两个委员会。他说,欧洲小国将会愤恨中国作出违反他们利益的事情。同时他对中国在战后是否能够强大到执行赋予给它的那部分职责表示怀疑(14)。罗斯福力排众议,坚持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世界性组织,其理由是:美国国会从来不允许美国单独在欧洲承担责任,另外,维持世界秩序要靠美国的海空军和英国、苏联的地面部队相配合。中国之所以要参加到这个组织中来,因为它作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具有潜在的可能性(15)。由于德黑兰会议讨论的主要是军事问题,上述问题便悬而未决。尽管如此,罗斯福却坚信,中国在未来国际组织中的地位终会得到承认(16)。 一九四四年八月,在华盛顿召开了专门讨论建立战后国际组织问题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还是在四月份,美国就拟好了国际组织的宪章临时草案。五月三十日,赫尔决定同英国和苏联举行会谈,并邀请中国参加,却遭到苏联反对。结果,采取了一种折衷办法,把会议分为两部分,首先举行美英苏会谈,再举行美英中会谈,苏联才表示同意。这次会议决定,所有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和反轴心国的国家于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在旧金山召开大会建立联合国,中国和法国与美英苏三大国一起作为“邀请国”将参加这次大会。当这一决定作出时,“罗斯福对此起码是感到满意的,因为俄国让步了”(17)。这样,旧金山会议召开时,中国以联合国创始国的身分参加,中国共产党也派出自己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大会通过的联合国宪章确定中国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战后国际组织中得到了肯定。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