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战前的苏联政府就并不怀疑英法对波、罗的保证,唯其如此也才会有英法苏的三国谈判。一度成为苏联疑点,只是波罗的海三国家保障的问题,在5月14日苏政府声明中曾强调指出:这“可能成为把侵略矛头指向苏联的挑衅因素”,并据此要求将三国保证扩展到波罗的海诸国。(11)虽然基于和东引毫不相关的考虑,英法一度犹豫,但于7月1日也终于同意共同保障包括波罗的海诸国在内的八国安全的主张。对介于德、苏间诸小国提供安全保障,消除“把侵略矛头指向苏联的挑衅因素”,进而又堵塞了德国入侵苏联的全部通道,其意又何在? 史实表明,1939年3月以后英法绥靖的侧重点已是逼而不是诱, 旨在迫使德国放弃使用武力称霸欧陆的野心。也因此,英法采行的措施也都表明了祸水东“堵”而非东“引”的意向。其所以如此,当然不是为了维护苏联与小国的利益与安全,而是为了维护欧洲的均势与现状,以保障英法霸权并遏制德国西向。早自1939年1月起,英法便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情报,确知德国进攻矛头将首先指向西方而不是苏联,进攻波兰也还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例如,驻英大使麦斯基在给苏政府的报告中,便这样“综合”了英国“政界和社会舆论界的最负责的代表人物”的看法:“希特勒拥有中欧和东南欧的粮食、矿物、燃料、人力资源,更特别是罗马尼亚石油的时候,他就将转向西方。何处呢?十之八九是法国。为什么不向东方,不指向苏联,因为打击苏联将意味着毫无意义的战争,对希特勒十分危险的战争,而希特勒宁愿“不流血的胜利”。(12)害怕增强德国的战略阵地、战争潜力及政治影响,将进一步助长德国西向出击的野心与实力,促使着英法采取围堵政策以防止东欧诸小国沦于德国之手;既然如此,又怎能设想英法要牺牲苏联喂肥德国以帮助德国攫取欧陆霸权,更何况,这样做还必须首先牺牲英法曾以国际信誉保障其安全的东欧各小国,而牺牲东欧小国又必将置法国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由于德国扩张已构成法国生死存亡的威胁,并对英国霸权提出致命的挑战,单是苏联的存在便从跟本上符合英法的战略利益。波兰灭亡后,苏联失去了缓冲地带而与德国直接毗邻。这时,希特勒曾一再伸出触角,向英法作出“和平”的试探。如果英法决策的出发点是祸水东引,那么只要谋求和德国的和解并承认东欧的既存事实,便能为东引一事创造必要的政治前提。但就事实言,英法所作所为却恰好与此相反。1940年2月美副国务卿威尔斯出使欧洲,企图绥靖德意以缓解冲突,当此之际,英法虽也企图在奥地利、苏台德及埃塞俄比亚等问题上作出妥协,但却坚持要以德国自波兰及波希米亚撤军,恢复捷克国家并确保波兰独立,以及保障小国安全作为谈判的前提条件。尽管不是恢复其原有版图,但重建波兰与捷克,保障诸小国安全,岂不是又堵塞了德国东向扩张的道路,这能说是英法是要祸水东引吗? 三 战前未能与苏联结盟,是绥靖政策犯下的极为严重的错误。然而以未能结盟为依据,断言绥靖要害在于祸水东引,却是有待商榷的。 法国参加慕尼黑会议确是一种背约行为,但这并不表明它要抛弃法苏盟约。1938年12月,庞纳宣称1935年的法苏条约继续生效,1939年1月法国又重申法苏军事同盟的存在,4月法国更建议对条约进行补充, 规定“如果法国因援助波兰或罗马尼亚而同德国发生战争,苏联将立即予以援助和支持;如果苏联因援助波兰与罗马尼亚而同德国发生战争,法国将立即予以援助和支持”。法国主动建议扩大军事互助的范围与义务,以保卫苏联西部邻国,扩大苏联战略纵深,这能说法国绥靖是意在反对苏联?另又怎能怀疑法国结盟的诚意? 英国对苏联的政策,为诸多因素制约,更为复杂与矛盾,但也同样谈不上祸水的东引。恰好相反,自1938年初英政府内部文件确定德国为假想敌之后,英国决策的总趋势一直是争取苏联善意的中立与合作。例如,同年年初,张伯伦便明确地告诉艾登:“如果我们(同德国)不能达成协议,我们就必须以包围德国为目的,而且可能与俄国结盟”。3月24日的私信中,他又写道:英法苏的“大联盟, 其实在他(邱吉尔)提到之前我早就想到了”,“我同哈利法克斯谈过,并把这个想法提交三军参谋长和外交部专家研究过”。(13) 如果说慕尼黑会议前后,张伯伦害怕成立排他性集团会最终埋葬英、德和解的希望,致使大联盟的设想胎死腹中的话,那么,在德国悍然兼并整个捷克之后,为了推行包围和围堵政策以迫使德国放弃扩张野心,张伯伦又重新恢复了大联盟的构思。5月19日他在下院宣称:“如果我们能想出一个办法来取得苏联的合作与协助以建立和平阵线,我们是欢迎的。我们也需要它,重视它”。22日英外交部备忘录中更写道:“如果同苏联签订某种协定,规定在我们受到来自东方的进攻时,苏联将给予我们援助,将是十分理想的,这不仅可以迫使德国在两条战线上作战,而且也还因为战争一爆发,应力求把苏联拖进去”。与此同时,哈利法克斯还在官方文件中写道,英国的政策在于“不放过在战时取得俄国援助的机会”。(14) 除了怀疑苏联有发动进攻性作战的意图与能力,担心与苏联结盟将损害与日、意的关系,害怕苏联会利用有关条约对邻国进行“扩张”外,如英德谈判所表明的,截止欧战爆发,英政府也还没有完全放弃英德和解的幻想,甚至长期玩弄着脚踩两条船的拙劣把戏,摆出联苏的姿态,压德从事妥协。唯其如此,在英法苏谈判中,英政府又总是举棋不定,行动踌躇,既严重地低估了迫在眉睫的战争危机,又斤斤计较小利小害的得失,以致助长了苏联疑惧的心理,贻误了达成协议的时机,终而授以德国以居间破坏的机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