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学术季刊》 余品华 参加讨论

邓小平同志成为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杰出代表,固然取决于时代和中国的社会条件,但与他本人的主观条件和努力也分不开。
    (一)他是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参与了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建立中国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斗争。更重要的是,他又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直接领导和发动了新时期我国的又一次伟大革命。他处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新时代,处在中国历史新的转折时期。他在历史中这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位置和他具有的极其丰富的阅历及经验,使他的思想必然成为时代精神的体现,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最新成果。
    (二)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真正做到了融会贯通,特别精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他的理论修养和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方面的阅历和经验,是他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当代中国的实际结合的重要原因。
    (三)他的卓越的领导艺术,他的远见卓识,他的魄力和胆略,他的恢宏的世界观和求实精神,他的创造性思维和缜密的思想、工作作风,他的高屋建瓴、勇于创新的气质,特别是他的‘三个面向”(“面向中国的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思维方式,使他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大胆进行新的探索。他勇于为共产主义真理而斗争,敢于抛弃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某些过时或不适合中国具体环境的结论,而代之以经过实践证明的新原理、新结论。他的饱经忧患的老年人的睿智和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使他成为推动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核心力量。
    
    总起来看,我党的历史上“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既有共同规律,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两次飞跃的共同规律是:
    (一)它们都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为思想基础,作为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两次飞跃都同样包含着两方面内容:一是“相结合”的直接理论硕果;二是理论硕果所赖以形成的认识路线、思想路线。后者是新理论、新思想在思维中进行逻辑抽象和概括的方法论基础,是对“相结合”原则本身的深刻哲学概括和更深层次的说明。第一次飞跃在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同时,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了“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也就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雏形。第二次飞跃在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同时,恢复和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这两方面内容都紧密相联,缺一不可。新思想、新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产生或发展的同步性,是两次飞跃的共同特点和规律。
    (二)两次历史性飞跃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革命;其共同目的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两次飞跃都突出解决了中国自己的道路问题。
    (三)两次历史性飞跃都经过了长期的酝酿和准备,都是在积累了大量的正反面经验后才弄清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之症结所在和关键所在,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大飞跃。
    (四)“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都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环境和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第一次飞跃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第二次飞跃产生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继续解决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重大贡献。
    两次历史性飞跃由于历史背景不同,解决的任务不同,因此也具有不同特点:
    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结合的内容不同,重点不同。第一次飞跃结合的理论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情结合,中心任务是解决救亡图存、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做主问题,达到解放生产力的目的。第二次飞跃结合的理论内容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不发达的社会主义中国国情结合,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第二,两次飞跃的国际环境也不同。第一次飞跃发生在苏联十月革命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当时正处于高潮,马克思主义信誉正蒸蒸日上;第二次飞跃发生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谷时期,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就显得尤其艰难、尤其重要。
    第三,第二次飞跃的实质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因之较之第一次飞跃时间更长,任务将更艰巨。第一次飞跃我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可完成,第二次飞跃则需要第二代、第三代……甚至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共同奋斗才能完成。其中邓小平同志起了奠基人的突出作用,其历史功绩将永远彪炳于史册。
    注释:
    ①③④⑤⑥⑦⑨(18)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82、52、103、115、116、103-104、104、98页。
    ②⑧⑩(12)(13)(14)(15)(16)(17)(20)(21)(22)(23)《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第214-215、123-215、176、148、176、180、223、150、224、152、153、221、372页。
    (11)(19)《邓小平重要谈话》(一九八七年二月--七月),第22-23、3页。
    (24)《毛泽东著作选读》下,第825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