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族贵族和商业贵族的出现,一般氏族成员地位的下降和贫穷化,奴隶的产生和使用,这些都说明阿拉伯已向文明时代迈进了。而拜占廷和波斯之间的战争,又加速了这一步伐。 为了争夺“也门”这块阿拉伯的“福地”,拜占廷和波斯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战争,战争的结果使也门地区横遭破坏。土地荒芜,人口锐减,道路多半被淹没,行旅裹足不前。特别是在波斯开辟了从波斯湾通往印度的航路后,往日兴盛的希贾兹地区商道,呈现一派衰败景象。商道的衰败,直接影响到了麦加城。过境贸易急剧衰落,贵族的收入骤减。原来给商队作脚夫和护卫的镖客们也纷纷失去了工作。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提到这些情况的时候说:“在穆罕默德时代,从欧洲到亚洲的通商道路有了很大变化,而且早先同印度等地有过大量贸易往来的一些阿拉伯城市,在商业方面已经衰落了……”。(18)商业的衰落造成了阿拉伯经济的凋蔽。 经济凋蔽的结果,更加剧了氏族贵族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同时,也使失去了商业利益的商业贵族,把商业资本转为高利贷资本进行剥削。在贵族们的压迫和重剥下,无论是氏族贫民,还是城市的下层居民,都陷入了更加悲惨的境地。人民不断反抗,社会动荡不安,“以至亲族骨肉皆以凌下犯上为常……官民主仆无统,男女老幼无忌”。(19)“自相毁亲,断族,伤残骨……”。(20)穆罕默德“万圣之尊也,生于乱世,辅者少,害者多……”。(21)这些正是阶级矛盾尖锐,阶级斗争激烈的真实写照。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为了掠夺更多的财富、土地和奴隶,也为了让已经出现的“人有尊卑,礼有等杂”(22)的社会现象成为“尊卑等杂不容紊”的“合理”秩序,统治者迫切需要组成一支集中的力量,这正是穆罕默德“日夜思计以杜乱”(23)的原因。同时,人民也盼望有一个统一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于是,阿拉伯半岛统一的条件日益成熟。 统一的要求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便产生了伊斯兰教。随着伊斯兰教传播,创教人穆罕默德,在同旧势力的斗争中,从麦加迁到了麦地那。在麦地那,他不仅最后完善和确立了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而且更重要的是着手建立政权。这在《古兰经》中反映得很清楚。《古兰经》在麦地那时期的启示共二十四章,约占全部《古兰经》的三分之一。在这二十四章中,多数是以立法为内容的。有宗教信条和典礼的规定,有戒饮酒、戒赌博、戒食猪肉、死物的法规和杀人、报复、高利贷、结婚、离婚、通奸、继承、释奴等民事和刑事的法律,还有财政和军事命令。这些法律和“鞭扑徒系,断磔割杀”(24)的八刑成文法,可以说是一部伊斯兰教的法典。在同旧势力的斗争中,还形成一支由穆斯林组成的军事力量。为了辅助自己掌握军事和宗教大权,穆罕默德“以补白克、欧默尔、欧士范、尔里为匹配,韩泽等四十五人为辅士,尔牧立等一百五十人为迁士,毕喇勒等一百五十人为侍从”,并以“苏尔肋伯、额美德、翟合尔三人为默底纳都掌”,“掌管民间户婚田土事务……”(25)。为了保证财政收入,制定了“天课制……天课制曰:凡人执满贯应千四,什之一给贫乏,踰年一算,每金二两捐金五分,每银一十四两捐银三钱五分,钱货作银租者如一货,牛满三十捐踰四十捐一犋,六十捐二{K515201.JPG},八十二犋捐,余如算羊,满四十捐一羖,至一百二十捐二羖,二百有一捐三羖,三百有一捐四羖,至四百亦然,余如算驼,满五头捐一羊,十头捐二羊,十五头捐三羊,二十驼捐四羊,二十五驼捐一驼……”。(26)“按其田园所产果谷蔬瓜,捐十分之一”(27)。通过以上种种作法,穆罕默德不但成了宗教的最高领袖,又成了世俗政权的首领,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在阿拉伯形成了。但这个国家是极不完善的。例如,它虽然制定了法律,有了军队,任命了四配、辅士、迁士、侍从和都掌,但无论是行政、军事、财政,还是司法,都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官吏。因而我们可以说这个神权国家还只是具备了国家的刍形。 以上我们以看出,这个刍形国家完全是在阿拉伯内部,氏族制解体,阶级分化不断加深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统一条件已经成熟的情况下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奴隶制的因素也得到了不断发的展。例如在与反对势力作战中的俘虏往往成为战胜者的奴隶,……将士将擒获古兵解卜营前,先按名数録功,次各问其愿顺?愿杀?愿为俘?为奴?并许赎顺者三百,杀七十人,俘七十人,其余为奴……”。(28)“……圣命名得四百三十九人……不服教化者六十余人,分给众士为奴……”。(29)奴隶制因素的不断发展,正是阿拉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说,如果没有外因作用,阿拉伯必向奴隶制发展,这是无疑的。然而,这时它却接受了外界条件的影响。 在阿拉伯半岛的周围,如东方的伊朗,当时是萨珊王朝(226-642年)。萨珊王朝初期,奴隶制就已开始衰落,释放奴隶的规定出现了。奴隶还可以有一部分劳动产品,有权订立契约。分小块土地给奴隶,收取实物租的方式流行起来。到了5世纪,萨珊王朝完成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农村中出现了拥有较多土地的上层--“德赫干”。同时,旧贵族也变成了经营土地的封建主。破产的农民成了土地上的世袭依附者。封建社会两大对立阶级形成,奴隶制国家变成了封建主的政权。6世纪,这个政权变得更加强大,伊朗的封建社会进入了发达时期。 阿拉伯半岛的西北部,从叙利亚、巴勒斯坦到小亚细亚的广大地区,当时是拜占廷的属地。在4世纪时,拜占廷内部已孕育着封建社会的萌芽。 这时农业中的主要生产者是奴隶,这种农业奴隶虽然很多,但他们被附着在土地上,有自己的家庭,地位接近隶农。7世纪,代表大封建主的希拉克略当上了皇帝, 拜占廷也就成了一个封建制国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