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秘密会党与民族主义(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 周育民 参加讨论


    在分析清末革命党人对于洪门会党宗旨的宣传和阐发上,我们当然要看到西方近代民 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但是,清末的民族主义思潮并非完全是舶来品,其中夹杂着丰富的 中国历史遗产。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传统民族观念的衔接,本身也是中国民族主义发展 和流变的一个客观历史过程。如果进一步责问,为什么洪门会党的祖先要把这样一个虚 妄故事强加于清廷呢?我们自然会得出一个结论,用后现代主义的术语来说,这只是反 满意识的一个儒家话语结构表达方式而已。
    吕思勉先生早就指出,民族主义的历史观在中国与欧洲的历史和影响有所不同。“借 历史以激励爱国家、爱民族之心,用之太过亦有弊。……这在欧洲,19世纪后半期各国 的历史,都不免有此弊,而德国为尤甚。亚洲新兴的日本,此弊亦颇甚。中国人之有此 弊,是起于宋以后的。民族主义,原因是受异族的压迫而起,中国自宋以后,受异族的 压迫渐次深了,所以民族主义亦渐次勃兴,这固是题中应有之义。然情感与理性,须相 辅而行,偏重感情,抹杀理性,就糟了。”[10](P17)这是一位中国历史学家在20世纪 上半叶提出的带有世界眼光的观点,他既深刻地指出了民族主义对于历史学的深刻影响 ,同时,指出了中国民族主义的渊源并不来自于欧洲,而是宋代以后异族压迫的加深。
    杜赞奇花了相当的篇幅研究了陶成章、孙中山等人如何用近代民族主义、民主革命的 观念去改造会党的历史(当然,这是他的一个贡献),但可能也忽略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 ,那就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对他们的影响。他们的文本本身也是传统与现代的一种对 话、传统在现代的一种延续、传统在现代的一种投射。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陶成章的《龙华会章程》。这篇文字首先是从儒家的学说寻找革 命与民族主义的理论根据,并且批驳了宋儒的愚忠。接着,以外国民族国家的例子来说 明民族革命的合理性,进而把西方的民主政体与中国古代选贤与能、天下为公的政治理 想联系起来。这通篇思路,反映了传统民族观念、儒家观念与近代民族、民主主义相联 结、相转化的过程。陶成章并没有回避宋代以后儒家在君臣之义与华夷之辨问题上的内 在矛盾,而是从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中引出驱逐蛮夷本身就是合乎“仁”德的结论。华夷 之辨高于君臣之义,在吕留良时代还需要反复论证而不得通行,到了陶成章那里,由于 “各国交通”,已成为顺理成章之事。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想投射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的脑海中,必须经过其既有的文化知识结构的消化和反映。解析这个文本,我们看到的 是现代话语权在确立其权威之前,存在着一个传统话语权对其消化、包容的过程。因此 ,杜赞奇所说的陶成章试图“把真正的原始的中国文化从国家政权中分离出来”的种种 妙用,如可以使之“成为民主与革命的宝库”、“使中华民族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并 驾齐驱”、“将革命党人与秘密会党联系起来”,甚至具有预先排除“亲满情绪的可能 性”等等,读来令人感到十分牵强。因为他把历史文化传统所形成的一些思维定势,看 成了一种在新话语系统中经过精心策划的架构。君臣之义与华夷之辨的关系,在满汉民 族矛盾的社会面前,是儒家学说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陶成章张大华夷之辨,强调孔孟 夫子本来就是汉族的圣人,既受近代民族主义的影响,也是破解传统伦理冲突的题中之 义。至于将中国古圣贤人的政治理想与西方民主嫁接在一起,也不是陶成章的发明,而 是19世纪中叶以来“西学中源”思潮的一种表现(注:关于“西学中源”的各种论说, 参见马克锋《文化思潮与近代中国》第三章,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这恰恰是 吕思勉先生所说的中国类型的传统民族主义的诸种形式之一。
    杜赞奇注意到陶成章的《教会源流考》采取的文本策略与《龙华会章程》迥然不同, 采取“纯粹的种族国家主体的发展,这一主体并未与儒家文化的天下观念相结合,而是 扎根于现代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进化理论之中。”(注: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 ,第120页。杜赞奇断言,陶在结论中称他写此文的目的是告诉同志,“秘密会党比教 门更理智,政治上更自觉,因此,共和革命应与秘密会党建立同盟。”从陶文的结论来 看,陶氏并无此意。)的确,在《教会源流考》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陶对中国历 史演进叙述中的种族主义话语的霸气。但是,杜赞奇在解析这个文本过程中,可能过于 相信一种话语在建立其权势过程中会曲解事实,因此,忽视了对于话语所指事实的分析 。例如,他对于陶成章所谓会党“政体主共和”的指责就是一例。
    一套话语系统在其确立之后,自有其特定的词汇,这些词汇即使古已有之,但在其话 语系统之内,自有其特定含义。因此,史事被纳入新的话语系统之时,往往会因词汇变 异而失其真相。但是,在话语系统形成过程中,许多新词汇的意义并不如后来那么确定 ,其所指的事实就需要专家认真分析,而不能用定型的话语含义去判读。陶成章所用的 “共和”一词,恐怕就是如此。(注:“共和”一词的意思,古人就没有弄清楚过。公 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实行共和,一说是周公、召公共管行政之意;一说 是推共和伯代王摄政。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五族共和”,是指团结联合管理国 家之意,团结联合是“共和”本意。)陶成章说会党“政体尚共和”,并不是主张共和 国政治体制,而是指会党组织的一种状态。这需要与他对教门的分析对应起来看。
    [教门]政体尚专制,大主教为最尊,主教次之,……凡教门大权皆统一,虽相隔数千 里,可以遥制之。……[会党]政体主共和,同盟者一体看待,多得与闻秘密之事,故党 势最易扩张,其职员之升迁亦易,故分会之成立亦易。职是之故,起义者常连络不绝。 然各山堂分峙,虽有交通,不相节制,故接应之者常寡。[11](P109,陶成章《教会源 流考》)
    显然,教门组织大权集中于大主教,这是陶成章“专制”一词在这里的特殊含义;会 党山堂林立,彼此不相节制,遇事结盟而行,此“共和”一词在这里的特殊含义,与山 堂内部设有各种等级并无关系。如果把这里的“共和”与“民主共和”混在一起,认为 陶成章把“民主共和”强加于会党,那是对文献的误读。在这里并不存在杜赞奇所说的 秘密会党难以承受的“话语负担”。
    同样,对于陶成章所用的“平等”一词,杜赞奇的理解显然也太过现代化了。在杜赞 奇看来,“平等”应该没有等级之分,而在陶成章那里,“平等”是一种虚拟家庭关系 下的平等:“会员之宗旨,取法刘关张,既崇义气,力求平等主义,故彼此皆称兄弟。 ”刘关张以兄弟相称,并不否定三人的君臣等级之分,这与现代平等观念完全是两码事 。当现代话语刚开始流行的时候,满口新名词的洋学生所说的可能就是老东西的别称。 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都进行现代性的解构,附加上它本来所没有的意义,可能反而把事 实给弄混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