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曹魏的封爵制度与食封支出(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 陈明光 参加讨论

关于建安时期封爵对象的分类,或可以建安十八年五月中军师王淩等31名大臣联名劝曹操接受魏公之封为例再作分析。当时劝进者为中军师王淩、谢亭侯荀攸、前军师东武亭侯钟繇、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平虏将军华乡侯刘勋、建武将军清苑亭侯刘若、伏波将军高安侯夏侯惇(注:应为高安乡侯,参见《三国志》卷九《魏书·夏侯惇传》。)、扬武将军都亭侯王忠、奋威将军乐乡侯刘展、建忠将军昌乡亭侯鲜于辅、奋武将军安国亭侯程昱、太中大夫都乡侯贾诩、军师祭酒千秋亭侯董昭、都亭侯薛洪、南乡亭侯董蒙、关内侯王粲、傅巽、祭酒王选、袁涣、王朗、张承、任藩、杜袭、中护军国明亭侯曹洪、中领军万岁亭侯韩浩、行骁骑将军安平亭侯曹仁、领护军将军王图、长史万潜、谢奂、袁霸。(注:《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一》注引《魏书》。)在有封爵者的18人当中,以谋功受封者,除荀攸之外,还有军师祭酒千秋亭侯董昭。史称:“袁尚依乌丸蹋顿,太祖将征之。患军粮难致,凿平虏、泉州二渠入海通运,昭所建也。太祖表封千秋亭侯。”(注:《三国志》卷十四《魏书·董昭传》。)至于东武亭侯钟繇、都乡侯贾诩、关内侯王粲和傅巽虽也属谋略或以文士身份受封,但他们与荀攸、董昭却有不同。如钟繇,据《三国志》卷一三《钟繇传》注引《先贤行状》,其父钟皓,“温良笃慎,博学诗律,教授门生千有余人,为郡功曹”。可知钟繇出自文士家庭。而且钟繇也以谋略见长,故荀彧临终,曹操问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彧言:“荀攸、钟繇。”(注:《三国志》卷十《魏书·荀彧传》。)不过,史称:“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拜御史中丞,迁侍中、尚书仆射,并录前功,封东武亭侯。”(注:《三国志》卷十三《魏书·钟繇传》。)这说明钟繇的受封还在为曹操谋略之前。至于都乡侯贾诩,他是因在官渡之战中说服张绣率众归降曹操而受封的。史载:“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嫌,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注:《三国志》卷十《魏书·贾诩传》。)可见贾诩和关内侯王粲、关内侯傅巽同属归降受封一类,与曹操表彰荀彧、荀攸、郭嘉等人的“谋功为高”的性质有所不同。因此,若对上述18位有封爵的劝进者进行归类,除董蒙受封原因不详和钟繇之外,在剩下的16人中,属于归降受封者4人,即薛洪、贾诩、王粲、傅巽,约占25%;属于“谋功为高”者2人,即荀攸、董昭,约占12.5%;属于以军功受封者10人,即平虏将军华乡侯刘勋、建武将军清苑亭侯刘若、伏波将军高安(乡)侯夏侯惇、扬武将军都亭侯王忠、奋威将军乐乡侯刘展、建忠将军昌乡亭侯鲜于辅、奋武将军安国亭侯程昱、中护军国明亭侯曹洪、中领军万岁亭侯韩浩、行骁骑将军安平亭侯曹仁,约占62.5%。这也可印证建安时期曹操“定功行封”的主要依据仍是军功,其封爵仍与汉代一样属于军功爵性质。
    其次,从建安时期曹魏的爵称、爵级、爵序来看。在建安二十年之前,爵称多数是列侯,少量是关内侯。杨光辉指出,“曹魏代汉后,才设县侯爵”。(注:《汉唐封爵制度》,学苑出版社,1999年,第44页。)此说就建安时期的功臣侯爵级而言是正确的,即当时功臣的列侯爵级只有乡侯、亭侯二种,再有是低于亭侯的关内侯。如文聘先为江夏太守,“使典北兵,委以边事,赐爵关内侯”。后“与乐进讨关羽于寻口,有功,进封延寿亭侯”。(注:《三国志》卷十八《魏书·文聘传》。)满宠为汝南太守,赐爵关内侯。“关羽围襄阳……宠力战有功,羽遂退。进封安昌亭侯”。魏明帝即位,进封昌邑侯。(注:《三国志》卷二十六《魏书·满宠传》。)由此可见建安时期功臣封爵的爵级高低次序与汉制相似。
    再次,在袭爵推恩方面。建安时期沿用汉代嫡长子袭爵之制,如洧阳亭侯郭嘉病卒,子弈嗣。(注:《三国志》卷十《魏书·郭嘉传》。)万岁亭侯荀彧病卒,子恽嗣侯(注:《三国志》卷十《魏书·荀彧传》。)。至于无嫡长子国除之例,史籍存留甚少,如任峻死后,“子先嗣。先薨,无子,国除”。此时任峻另有儿子任览,到魏文帝时才被封为关内侯。(注:《三国志》卷十六《魏书·任峻传》。)也有以养子嗣爵之例,如万岁亭侯韩浩,“及薨,太祖愍惜之。无子,以养子荣嗣。”(注:《三国志》卷九《魏书·韩浩传》。)养子嗣爵在东汉也有先例。(注:参见《后汉书》卷七十八《郑众传》。)或引田畴为无子国除之例(注:参见《汉唐封爵制度》,学苑出版社,1999年,第143页。),有误。因田畴前后两次坚辞亭侯之封,曹操只得听遂其志,故史传称田畴“年四十六卒。子又早死。文帝践阼,高畴德义,赐畴从孙续爵关内侯,以奉其嗣”。(注:《三国志》卷十一《魏书·田畴传》。
    《三国志》卷九《魏书·曹洪传》。
    《三国志》卷十七《魏书·乐进传》。
    《三国志》卷十七《魏书·于禁传》。
    《三国志》卷十八《魏书·庞德传》。)史文不用“国除”之语,是因为田畴生前其实并没有受封,相当严谨。由于有关资料只有二例,且不能互证,目前我们大体上只能说建安时期封爵制度执行“无子国除”规定仍没有超出东汉的成例。
    建安时期的封爵制度比起东汉的较明显差异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很少实行推恩分封。史籍留存的推恩封子的少数事例都发生在战功显赫的将领身上,一种是受封将领生前就分其邑户分封其子的,如曹洪、乐进、于禁等,一种是将领死后,追思其功而封其子的,如庞德“为羽所杀。太祖闻而悲之,为之流涕,封其二子为列侯。”二是食封户数比东汉大为减少。三是极少采用进封的方式表彰功臣。后二方面的差异与财政状况直接相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