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阿拉伯
公元7~13世纪,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愚昧黑暗之中, 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几乎被断送之时,崛起于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人通过与周围各族人民的相互接触和相互影响,成为古老文明的受益者和继承者。经过辛勤研究和实践,创造出了用阿拉伯语写成的具有伊斯兰教特色的文化,即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为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伟大贡献。 一 阿拉伯半岛是闪族的摇篮。“闪族人在这个地方成长之后,迁移到肥沃的新月地区,后来就成为历史上的巴比伦人、亚述人、腓尼基人。说阿拉伯半岛是纯粹的闪族文化的发源地,这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①。半岛上的民族在古时候曾对人类文化做出过贡献。 在伊斯兰教产生以前,半岛上的阿拉伯人已经孕育了共同的情感,形成了一致的社会传统和文化要素,为他们的思想统一奠定了基础。7世纪, 伴随伊斯兰教的产生,阿拉伯人从闪族中脱颖而出,迅速实现了思想统一、政治统一和语言统一,以朝气蓬勃、团结一致和富于开拓精神的民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接着向西亚、北非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征服运动,把他们的语言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连同血液一并注入被征服地区的居民中,播下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种子。正如美国东方学家希提教授说的那样,“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不仅是一个帝国,而且是一种文化”②。 伊斯兰教产生之后,首先用阿拉伯文写成的书就是《古兰经》。它的产生,正是阿拉伯文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周围地区文化撞击和交融的结果。在征服运动之后涌现出的阿拉伯学者中盛行游学之风。他们不仅赴各地办学校从事教育,传播知识,而且凭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充分吸取被征服地区的优秀文化。他们从印度文化中吸收了文学、哲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的营养,从古波斯文化中吸收了文学和艺术方面的营养,从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希腊文化中吸收了自然科学和哲学方面的营养。与此同时,在中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中国的医药学、绘画艺术、造瓷艺术、造纸术等都对阿拉伯文化产生过影响。 阿拉伯文化的活力与阿拉伯帝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分不开的。幅员辽阔的阿拉伯帝国拥有受益于尼罗河灌溉之利、自古被誉为“粮仓”的埃及,有水渠纵横、沃野千里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以及叙利亚、波斯、河外地区等农业发达、物产丰富之地。发达的农业为手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农业和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内外贸易的兴旺,从而涌现出巴格达、巴士拉、开罗、亚历山大等许多重要的贸易中心。阿拉伯商人的对外贸易,向东经海、陆两条伟大的丝绸之路直达中国。中国的丝绸不仅为阿拉伯人所喜爱,而且转运西方,被称为赠给西方的最早的“华丽的礼物”;往西,阿拉伯人到了摩洛哥、西班牙;在北方,他们与伏尔加河地区开展了兴旺的陆上贸易,里海也曾是穆斯林商人活跃的场所。商业贸易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加强了阿拉伯文化同四邻各国文化的相互交往和影响。 工农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兴旺发达。同时,经济发展的本身既需要科学文化又为科学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优越条件,成为科学发达的原动力。“正是军事扩张和对外交往的需要,推动了地理学的研究;农业的兴旺和海上航行的繁盛,促进了天文学的发展;天文、地理的研究,农田水利的兴办和国家财政经济的筹划,加速了数学研究的发展;政治体制和典章制度的确立,促成了历史学研究的类别化、深入化;东西方各种意识形态的挑战,导致了伊斯兰教义学的理论化、系统化和伊斯兰哲学体系的形成”③。 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之所以瑰丽夺目、硕果累累,与统治者对科学文化的重视和奖励密不可分。伊斯兰教初期在先知遗训激励下兴起了游学之风,先知关于“求学乃我男女穆民之天职”、“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的著名圣训,成为历代穆斯林知识分子有口皆碑的名言。它鼓励着成千上万人不惜远途跋涉,含辛茹苦地探求学问。并热心从事教育,传播学问。有力地促进了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的传播和普及,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