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施肩吾的《岛夷行》谈到台湾、澎湖群岛与祖国大陆的关系(2)
二 施肩吾是在何时率其族人渡海迁居澎湖的?他迁往的动机又是什么呢? 要弄清施肩吾迁居澎湖的时间与动机,就必须了解他的籍贯、经历及其信仰思想。 关于施肩吾的籍贯,有三种不同的记载: (1)洪州人,见《全唐诗》和《全唐文》中的施肩吾小传。 (2)睦州人,见《唐才子传》施肩吾小传。 (3)分水人(连横《台湾通史》误写为汾水人),见王芸生《台湾史话》、施联朱《台湾史略》及光绪时修的《分水县志》等书。 说施肩吾是洪州人,也许是因他隐居于洪州西山的时间长而引起的误解。在唐代,分水县属睦州。《唐才子传》说徐凝也是睦州人,与施肩吾同里闬。而《分水县志》记载:“徐凝与(施)肩吾同时以诗名,肩吾招贤乡,凝居柏山,今有施徐二村”。又有何希尧为(施)肩吾之婿,分水人(注:清光绪时修《分水县志》;《全唐诗》卷505,何希尧小传也说他是分水县人。),肩吾裔孙大元,五代时由乡贡进士为常州校官,亦工诗,著有《云峰集》(清道光修《分水县志》)。施肩吾自作的《兰渚泊》一诗云:家在桐水西,身作兰渚客”,桐庐因桐水而得名,唐析柄庐县地置分水县取桐庐江水中分为名,在浙江桐庐之西北。以上,证明施肩吾的籍贯为睦州之分水县。 施肩吾进士及第又在哪一年呢?《台湾通史》与《台湾史略》均只说在元和年间(806-820年),没有具体的年份。《全唐诗》和《全唐文》的施肩吾小传说他在元和十年登第;而《唐语林》和《唐才子传》则说施在元和十五年登进士。徐松写的唐代《登科记考》卷十八辨明:施肩吾中卢储榜进士,时在元和十五年。并言施肩吾及第敕,曾列举其应试文章有《何论》、赋《太羹不和》、诗《早春残雪》,主考官为太常少卿李建,可谓信而有征。我认为施肩吾在元和十五年中进士一说更准确。宋代人王谠写的《唐语林》距唐代不远,且该书卷六引了一则故事:“元和十五年,太常少卿李建知举,放进士二十九人,时崔嘏舍人与施肓吾同榜;肩吾寒进,为嘏盲一目,曲江宴赋诗,肩吾云:“去古成叚,著虫为虾(瞎之谐音),二十九人及第,五十七眼看花”。《全唐诗话》卷四对崔嘏也有类似的记载,并说这是因他与施肩吾不睦而被施嘲弄的。这则故事反映了施肩吾对待科举及功名的愤世嫉俗的态度,并且符合唐代科场的实际状况,也可与施肩吾诗集中他本人写的诗映证。 唐代从武则天掌汉以后,每年参加科举应试的士子有好几千人,而进士科更成了竞趋的热门,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注:《通典》选举。),《唐语林》卷八记载:“春官氏每岁选进士三十人。”元和十五年放进士二十九人,很接近每年选进士的总名额。从开元二十四年以后,主考进士的官员已由吏部考功员外郎移交给名望更高的礼部侍郎(注:《通典》选举。)。请看施肩吾中举后写的《上礼部侍郎陈情》诗:“九重城里无亲识,八百人中独姓施”。施肩吾是出身于寒门的庶族地主,他不是达官显宦与高门贵族的子弟,要在上千的举子中考取进士,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唐代,及第进士大量进入中高级官僚行列,“故当代进士为登龙门,解褐多拜清紧,十余年间,拟迹庙堂”(注:《封氏闻见记校注·贡举》。)。于是,公卿大臣利用其权力地位,又通过亲友、同年和门生故吏等关系,竭力打通各种关节,千方百计使其子弟得以应举和及第。而一般士子,则采取“投剌干渴”、“纳卷温卷”,到处造请权要,或投拜文坛名望,执弟子礼,从而事先为其制造科场登第的舆论。施肩吾应试进士科远非一帆风顺、而是经过多次挫折的,他写有《下第春逝》诗:“羁情含蘖复含辛,泪眼看花只似尘,天遣春风领春色,不教分休与愁人”,这显得何等的辛酸与颓唐。他又在其《及第后过扬子江》的诗中写道:“忆昔将贡年,抱愁此江边。鱼龙互闪烁,黑浪高于天……”,一旦他考中了进士,他骤然觉得“江神也世情,为我风色好”。这首诗尖锐地讽刺了当时的士人举子纷纷趋应贡举,攀附权贵,勾心斗角,而人世间的风情冷暖与世态炎凉的恶习,似乎连鬼神也沾染上了。 施肩吾是有过抱负与幻想的。唐宪宗元和年间,唐朝的政治一度出现过所谓“中兴”的景象,裴度、韩愈等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出兵讨平淮西吴元济的叛乱,抑制和削弱了藩镇割据势力。韩愈还推荐了一些有才华的寒门举子。施肩吾和韩愈门下的张籍等人颇有交往,这可从张籍写的《送施肩吾东归》诗得到证明。但施肩吾的抱负并未实现,他的幻想也迅速地破灭了。就在他中进士的这一年(元和十五年),唐宪宗被宦官杀害了。穆宗继位后,又发生了牛李党争。被施肩吾作诗戏谑过的崔嘏,以后是李党的成员(注:《新唐书、李德裕传》。);施肩吾的同乡好友徐凝为白居易所赏识,他的倾向是属于主张重用科举出身的牛党。施肩吾本人是否直接参加了牛李党争,未见记载,然而,当时政治上的种种腐败,诸如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复趋巩固、科举与及第后授官的徇私舞弊等,都使他感到失望。施肩吾进士及第后不待徐授即返回江南,没有去做官,浪游于江湖之间,过着隐居生活。《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说:“元和进士,长庆隐沦者,盖登科之明年改元长庆,肩吾遂远引不复来”,最后,他发展到看破红尘,出家当道士,炼丹求仙去了,“世间渐觉无多事,虽得空名不著身,合取药成相待吃,不须先作上天人。”(注:张籍《赠施肩吾》诗,收载《全唐诗》;以下凡未注明出处的引诗,均出自《全唐诗》。)。施肩吾一生写的诗很多,“其诗无虑五百篇,有肩吾自叙冠焉”(注:《全唐文纪事》方外三、跋施真人集后。),收在《全唐诗》中的施肩吾诗只有一卷,计197首,已非全帙。施肩吾“为诗奇丽”,诗集中充满了“拍浮诗酒、趣尚烟霞”、一派长吟高蹈之风。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