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埃及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世界上古史纲》(人民出版社,1979,1981)包括埃及史在内,以新的体系和内容体现了我国学者的努力和成就。《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杂志和某些学报发表了一些埃及学的论文,特别是还就古埃及的早期城市和城市国家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学者第一次编篡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考古学》和《外国历史》等卷选登了埃及考古、古埃及史等方面的一些重要词目。 在古埃及的文化,特别是文学艺术方面,出版了一批著作。例如,《人类早期文明的“木乃伊”——古埃及文化求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我国学者集体编撰的10卷本的《世界美术史》(第2卷,山东美术出版社,1987)也给古埃及艺术以重要地位。还有《古埃及神话》(湖南少年儿童出版,1989)也开始在国内流传。 作为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自1978年成立以来,相继召开了4届年会和若干次分组会。研究会的西亚北非史组与兄弟院校合作, 在西安(1985)和南昌(1992)召开了古代西亚北非史学术研讨会。与会人员,包括外国专家,就如何发展我国的埃及学,以及古代亚非城市国家和文化交流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建国以来,我国的世界古代史学科虽然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老一辈的专家和中青年的学者也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由于基础薄弱条件限制,发展缓慢。其分支的某些学科,特别是埃及学,也仅仅是刚刚起步。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对外联系的加强,需要更多地认识和了解世界各国的现状及其历史文化,包括古老的埃及文明在内。我们相信,在新潮流的冲击下,我国的埃及学必将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而逐渐发展起来。 注释: ①J.贝恩斯、J·马利克:《古代埃及图说》(J.Baines and J.Malek,Atlas of Ancient Egypt)。纽约1984版,第224页。 ②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岳麓出版社,1984—1986。 ③《阿英文集》,三联1981年版,第736—737页。 ④徐珂编撰:《清碑类钞》,第9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460页。 ⑤参见《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9期,第46页。 ⑥E.J.鲍姆伽特:《史前埃及文化》(E.J.Baumgartel, The Cultures of Prehistoric Egypt),牛津1955年版,第7页,注2。 ⑦《世界历史》1985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