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戊戌时期的“孔教复原”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文化研究》 张锡勤 参加讨论

一百年前的戊戌维新,既是一场政治运动,又是一场文化思想运动。就文化思想运动而言,进行文化批判与重构是它的重要内容,而中心一环则是“孔教复原”。“孔教复原”一语见于1901年梁启超所作的《南海康先生传》,是他对康有为所从事的儒学改造工作的概括。其实,这一时期谭嗣同、宋恕等人对儒学的改造,所采取的也是“孔教复原”的方式。
    以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学具有复杂的性质和影响。作为封建意识形态,它是中国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业已融入中华民族精神。对于正在进行的社会变革来说,它乃是斩不断的民族文化之根。在康有为等维新派思想家的心目中,儒学既是传播西学、进行资本主义社会变革的障碍,又是一笔可资利用、必须审慎对待的精神资源、历史遗产。在他们看来,作为对中国思想文化最高权威的孔子的解释权,虽一直握在封建统治者、守旧势力的手中,但若夺之而为我所用,作用将是巨大的。他们认为,对于孔子和儒学,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应是通过改造、重塑而利用之。他们提倡“孔教复原”,正是要对儒学作一番改造,使其资产阶级化,从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变为推行资本主义变革的工具。在这场斗争中,康有为等人一方面将孔子抬到无以复加的神圣地位,一方面却又对后儒之学作了猛烈抨击,所采取的乃是尊孔子而批后儒的战术。至于被他们神化了的孔子,则是他们所重塑的新的资产阶级的孔子。
    
    所谓“孔教复原”,顾名思义是要恢复“孔教”(即儒学)的原貌、真相。康有为等人所设定的前提是,孔子学说原本极好,但在孔子之后,经一些后儒之手,它已逐步变质、走样。这变了质、走了样的儒学曾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种种消极影响。因此,今日当务之急是揭示后儒对孔子学说的误解、歪曲和篡改,恢复其本来面目。为此,康有为等人先后描述、提供了各自的孔学、“孔教”变质史,揭露了历代后儒对孔子学说的背离、背叛,对后儒之学作了一番清算。所以,戊戌时期的“孔教复原”,重要内容是抨击后儒、批判后儒之学。而被他们指责、否定的后儒,范围是相当广泛的。
    1897年康有为认为,孔子学说被误解、歪曲、篡改,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始误于荀学之拘陋,中乱于刘歆之伪谬,末割于朱子之偏安,于是素王之大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注:康有为:《礼运注·叙》。)因此,孔教复原工作应从“排斥宋学”、“排斥歆学”、“排斥荀学”入手。(注: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第六章,《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六。)到1901年,他又把孔学的变质上溯到曾子。他说,“盖孔门传学二大派,而有子、曾子为巨子宗师也。”其中,有子“传升平之学”,而曾子则“传据乱世之学”。曾子之学“专言省躬寡过”,大背孔学宗旨。可是,由于有子早卒,“其道不昌”,而曾子却“最老寿,九十余乃卒”,而且“弟子最多,故其道最行”。经由曾子及其弟子之手,“孔子之学隘矣,此儒教之不幸”(注:康有为:《孟子微》卷八。)。这实际上是认为,孔子去世不久,孔学即开始变质、走样。康有为又认为,曾子、荀子等人对孔学尚只是因为理解、接受的偏差、片面而误传,而刘歆则是有意篡改、作伪,故危害更大。因此,今日的“孔教复原”,首要任务是“排斥歆学”。其实,康“排斥歆学”实际上是要否定、推翻流行已久的古文经和古文经学。
    谭嗣同所提供的孔教变质史则认为,孔教的变质始于荀子,荀子乃是败坏孔子之道的首恶。他说,孔子逝世后孔学衍为两大支,一支由曾子传子思,再传孟子,“孟故畅宣民主之理,以竟孔之志”;一由子夏传田子方,再传庄子,“庄故痛诋君主”,坚持孔学“民主之义”(注:谭嗣同:《仁学》二十九。)。不幸的是这两大支派“皆绝不传”,到战国末荀子遂“乘间冒孔之名,以败孔之道”。由荀子“一传而为李斯,而其为祸亦暴著于世矣”。接下来败坏孔子之道的尚有叔孙通、刘歆、桓荣、韩愈、孙复等。此后,诸儒皆“出于宋儒胯下”(注:谭嗣同:《仁学》二十九。)。谭嗣同认为,在这一连串败坏者中,荀子不仅是始作俑者,而且他全面篡改了孔子学说,从此孔学“尽亡其精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