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柏林会议前夕的大国外交(5)
舒瓦洛夫5月彼得堡之行预示着英俄可能以某种妥协代替战争冲突的前景,俄国5月2日的对奥建议又断了奥国在新帕扎尔和门的内哥罗问题上索取俄国让步的希望,安德拉西成了惊弓之鸟。他一面求助俾斯麦向伦敦方面施加支持奥国利益的影响,指出英俄谅解将造成奥国孤立和危及德奥友谊、俾斯麦在英俄之间作过调停一事使奥感到自己利益有已被牺牲之嫌。(26)一面则企图阻挠英俄达成谅解,他甚至向英方透露俄国对奥谈判建议的内容,以资证明俄国阴谋离间英奥。(27)5月16日,安德拉西正式同意英国以巴尔干山脉一线限制保加利亚边界的方案,但继续要求英国支持奥国占领波斯尼亚及有关门的内哥罗、塞尔维亚边界问题的立场。其实,英国对塞门问题的态度采取了与奥国对亚洲问题相同的态度。英国决心等待舒瓦洛夫将从圣彼得堡带回的消息。假如俄国在保加利亚范围问题上同意让步,英国毫无必要仅为了奥国限制门的内哥罗等要求而同俄国发生战争;假如俄国拒绝让步,则另当别论,门的内哥罗等巴尔干西部问题也许会包括在英奥的一项一揽子安排中。5月27日,当俄国协议基本就绪、英土条约已有保证时,索尔兹伯里致电埃利奥特速与奥国达成协定。安德拉西此时除了与英国联合外另无他途,于是在6月6日签署了英奥协定,英国答应了支持奥国关于波斯尼亚问题的立场。 英奥协定的谈判过程反映了两国对于修改圣斯蒂法诺条约的具体目标并不完全相同,这一点从根本上说是英奥在近东地位和利益侧重点的差异所决定的。索尔兹伯里曾向德国驻英大使明斯特埋怨奥国的谈判态度,认为“奥国对于门的内哥罗问题固执己见是既不公平又缺乏政治家风度的。……英国在保加利亚边界问题上忠实地支持奥国利益,可奥国在亚洲边界问题上却丝毫也没表示对英国愿望的支持。”(28)其实,在当时激烈进行的英奥俄三角竞争中,英奥双方都不想轻易地为纯对方利益承担义务而减弱自己在修改圣斯蒂法诺条约的斗争中与俄国交涉的份量。这是笼罩英奥谈判的一层阴影。奥国无视圣斯蒂法诺条约的亚洲问题,英国则把奥国提出的塞、门边界问题从属于英俄在保加利亚问题上谈判的结果,而在以巴尔干山脉划分保加利亚边界的问题上,较多的是体现了英国在欧洲方面对于保证土京城与海峡安全的关注。尽管如此,圣斯蒂法诺条约毕竟给英奥两国树立了一个共同之敌,他们签订协定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协定本身的内涵。英奥协定的条文并不新奇,英国在保加利亚问题上得到的东西,实际上已在与俄国的协定中达成安排,奥国在波斯尼亚问题上得到的东西,俄国也曾多次表示不持异议。但重要的是,英奥两国通过签订这个协定从平行抑制俄国的路线走上了联合抑制俄国的路线。从英国方面看,它使奥国成了反对圣斯蒂法诺条约大保加利亚的一个盟国,塞浦路斯条约是在亚洲方面对英俄协定的补充,英奥协定则是在欧洲方面对英俄协定的补充。从奥国方面看,亡羊补牢,时犹未晚,安德拉西最后终于停止了游移而同英国实行联合。尽管安德拉西对英奥协定的内容的有限性不满意;可他希望以此作为扩大英国对奥支持范围的起点,安德拉西向埃利奥特评述道,该协定“具有君子协定的性质。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可以在柏林作出进一步的解释与谅解。”(29)因此,英奥协定加强了两国在即将召开的柏林会议上的外交地位。 四、奥俄协调的瓦解与德国同英奥携手合作适成对照的是俄奥传统谅解的结束。俄奥谈判比较起来是最无生气的一组谈判,实际上伊格纳切夫维也纳使命的失败已预示两国关系陷入死胡同。俄国无意在塞门两国划分新帕扎尔和门的内哥罗取得海岸线的问题上作让步,因为奥国若获得这些地区将使其势力不受阻碍地直抵爱琴海沿岸,并进而把马其顿地区置于控制之下。4月底安德拉西再次要求俄国对奥国关于修改圣斯蒂法诺 条约的方案重新进行考虑。俄国政府于5月2日致奥国一份备忘录,建议以下述内容为奥国保持中立的条件:(1)保加利亚的边界范围依然与圣斯蒂法诺条约的规定相同,但按双省制计划将其划分为东、西两部分,(2)奥国可以占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3)奥国有权与塞尔维亚、西保加利亚缔结商务条约,允许修建米特罗维察至萨洛尼卡的铁路,(4)新帕扎尔地区仍在在塞、门两国之间分配,安蒂瓦里等海岸一带归门的内哥罗。(30)俄国政府的建议如泥牛入海,奥国不愿再作理会。既然俄国在塞、门边界问题上毫不松动,奥国又何必守株待兔?它宁可在保加利亚边界问题上同意英国意见换取其在反对圣斯蒂法诺条约基础上的联合。安德拉西曾向德驻奥大使斯托伯格表示了对俄方备忘录的强烈愤怒:建立东、西保加利亚“无非是以斯拉夫联盟代替大斯拉夫国家”,塞门两国瓜分新帕扎尔地区等于是“封闭奥国通往东方的边界”。(31)就俄国方面来说,它即将在保加利亚边界和亚洲领土兼并问题上与英国达成安排,英奥联合对俄国战争的可能性大为减少,已没有必要在塞、门边界问题上向奥国作出让步承诺。舒瓦洛夫5月下旬经德国时告诉俾斯麦,俄奥分歧的有关问题将在柏林会议上解决。(32)鉴于俄奥谈判无成,三皇联盟内这两个盟国的协调关系实质上已经处于瓦解状态。 随着圣斯蒂法诺条约之后俄奥裂痕的扩大,两国对德国的态度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奥国向德国进一步靠拢和俄国对德国增加了不满。奥国现在把与德国的亲密合作视作是有关帝国命运的生死存亡的问题,为了博取俾斯麦的青睐与好感,奥国在两件事情上帮了德国的大忙。一是取消布拉格条约第5条款。 这是普鲁士王朝战争时代留下的存案,条款规定石勒苏益格北部地区的最终归属将在当地居民中举行公民投票决定。德国无意把该地区归还丹麦,没有履行普奥之间的这项条约义务,久存废约之心。安德拉西在4月13日与斯托伯格签署了一项协定将此条款取消, 并规定保守秘密一年,非经双方同意不得公开,以避免奥国曲意行贿的嫌疑。二是拥立对德态度温和的利奥十三世为天主教教皇。1878年2 月素与俾斯麦有仇隙的皮尤斯九世崩殁以后,教皇位子空缺待补。奥国红衣主教奉奥皇御旨在罗马积极活动,推选利奥十三世当上了新教皇。此举缓和了自俾斯麦开展“文化斗争”以来与天主教教廷之间势不两立的关系,奥国为德国企图打开通往卡诺萨的道路尽了一臂之力。安德拉西认为德国在近东事务最后安排中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向德国证明奥国的友谊将收到投桃报李之效,他对奥皇指出:“在目前这种大国组合的情势下,来自德国方面的酬报显然会价值倍增。”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