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伊利汗国的伊斯兰化
在中世纪的蒙古汗国中,伊利汗国是最早实现伊斯兰化的汗国,其标志是1295年合赞汗(1295-1304年在位)改宗伊斯兰教,进而带动伊利汗国的大多数蒙古人皈依伊斯兰教。合赞汗为什么皈依伊斯兰教?他和他的后继者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汗国的伊斯兰化?有什么影响?对这些问题至今尚无系统的论述。 一 最早论述合赞汗皈依伊斯兰教原因的人是合赞汗的重臣、波斯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拉施特(1247-1318年)。拉施特在其名著《史集》中认为:通过某些异密和司教的怂恿、鼓励促使合赞汗加入伊斯兰教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君王不能强迫他人按照他的意志信奉伊斯兰教,同样,别人也不能促使君王去选择另一种宗教信仰。合赞汗皈依伊斯兰教是由于他的知识、教养和贤明,是由于神的指导。①其实,合赞汗皈依伊斯兰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它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正如鲁克·克文敦在其《游牧帝国》一书中所说:“合赞从来都不是一个认真的虔诚的穆斯林,但他的确从这个皈依中看到了实质性的政治利益。”②十三世纪,伊利汗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政治倾向。第一种倾向是无情掠夺定居民。这包括大部分蒙古突厥军事游牧贵族以及依附于他们的波斯行政官员和享有特权的斡脱商人。他们是蒙古旧习和游牧传统的崇拜者,他们敌视定居生活,不喜农业和城市,主张无限制地残酷剥削定居农民和城市下层。伊利汗国的最初几位汗(帖古迭儿·阿合马除外)基本上是这种倾向,尽管政策有时摇摆不定。他们虽然没有极端仇视定居的穆斯林居民,但对伊斯兰教、穆斯林的国家制度与文化比较漠视。而多半愿意接受半游牧的畏兀儿人的文化,信仰了流行于他们之中的佛教和景教。第二种倾向是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汗权统治下的巩固的中央集权国家,抑制蒙古和突厥的军事游牧贵族的离心倾向。为此,需要汗政权与被征服国家的封建上层相接近,需要保护城市生活、商人和贸易,需要恢复被蒙古入侵所破坏的生产力,尤其是农业。具有这种倾向的主要是与汗室家族有密切联系的大游牧贵族,仕奉于汗的波斯、塔吉克、阿塞拜疆的文职官员和一部分伊斯兰教人士。合赞汗正是第二种倾向的最高代表。③这两种倾向存在着尖锐的斗争,其实质是争夺汗国的领导权。事实上,合赞汗在即位以前很长一段时期是属于第一种倾向的宗王。作为阿鲁浑汗之子、阿八洽汗之孙,合赞汗幼年深受蒙古传统的教育,并随其祖父信仰了佛教,成为一个坚定的佛教徒。1294年,阿鲁浑汗去世后,合赞的佛教信仰开始转变。换句话说,为了汗位,合赞转变成第二种倾向的代表。当时,伊利汗国主要是三雄争立,即合赞汗的叔父乞合都、宗王拜都和合赞之间的王位之争。乞合都汗的短暂统治后,主要是拜都与合赞之间的争夺。此时无论合赞一方还是拜都一方,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将领及其率领的军队,并成为宗王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军事力量彼此对峙时,信仰伊斯兰教成了打破这种对峙的突破口。在这方面,拜都显得无能为力,或者就忽视了这一点。因为他本人是基督教徒,他的王妃们大多是基督教徒。他手下许多重要的行政官职由基督教徒担任,甚至原由穆斯林担任的重要官职也改由基督教徒担任,穆斯林尤其是担任官职的穆斯林对他的偏爱行为当然忿忿不平。与拜都政策相反,合赞在备战过程中总是尽力照顾穆斯林的利益。如行军时禁止士兵践踏耕地和园林,不得用庄稼喂牲畜,不得欺压剌亦牙惕(农民和城市下层平民)。合赞汗身边总有一些伊斯兰教信徒。合赞汗委任他们担任财务官,采办军粮,征收税金,或者让他们担任法官。合赞的政策为他在穆斯林中赢得了声望,从而为战胜拜都奠定了基础。 合赞汗身边的穆斯林也不失时机地劝告合赞汗改信伊斯兰教,对合赞汗皈依伊斯兰教影响最大的是涅孚鲁思。涅孚鲁思是一位蒙古异密,其家族在呼罗珊有相当大的势力,他本人属于早期波斯蒙古人中最重要的一支斡亦剌蒙古部。④在合赞与拜都之争中,很早就皈依伊斯兰教的涅孚鲁思乘机劝合赞改从伊斯兰教。“设王改从伊斯兰教,将为伊兰之主,穆斯林前受奉偶像教的鞑靼之抑制者,将必效忠于吾王,而上帝见王之挽救正教,将助王胜敌。”⑤合赞遂于1295年6月19日在剌儿秃马温之草原中,昔日其父阿鲁浑所居行宫之附近,大开盛会。“沐浴易新衣后,入宫立于宝座下,数诵司教撒都鲁丁亦不剌金所授奉之词。其将亦随之改从伊斯兰教。同日厚赐诸教长、司教与诸赛亦德族人,大散布施于贫民,并诣礼拜堂与圣者墓,祈请上帝助其胜利,遣使布告伊剌克、呼罗珊两地之民,其由此两地来赴之教长、司教为数不少。”⑥合赞还下令建造清真寺、经学院及各种慈善机关,反对拜都的战争也由于随后是斋月(9月)的缘故而中断。这种象征性的举动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影响。当斋月结束,对拜都重开战时,那些原先支持拜都的穆斯林转而效忠于合赞。这样,战斗的必要性消除了,对拜都的战役实际上根本不是一次军事战役,而是一次胜利进军。⑦ 伊斯兰教神职人员,尤其是什叶派人士对合赞汗的皈依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自1220年开始的蒙古人对伊斯兰世界的入侵是对伊斯兰文明的一次沉重打击。巴格达的陷落以及哈里发的处死沉重地打击了正统派。然而却相当程度上改善了什叶派从前在塞尔柱王朝统治下受压迫的少数派地位。什叶派的主要中心希拉归顺了蒙古人。什叶派学者纳西尔丁·图西(卒于1274年)帮助蒙古汗打下了阿萨辛派的阿拉穆特和迈蒙迪兹要塞,并和蒙古军队一起进入巴格达,劝使旭烈兀处死哈里发,成了汗王的重臣。什叶派觉得伊利汗是宽容的统治者,甚至同情什叶派。⑧因而什叶派人士往往与伊利汗国抱合作态度,并设法影响汗王。具有什叶派倾向的苏非教团如库布拉维教团积极活动。该教团的著名谢赫希姆纳尼(卒于1336年)曾把一部分时间花在为阿鲁浑宫廷的服务上。象伊朗沙法维教团的建立者谢赫沙菲·丁(卒于1334年)这样的苏非教长时常受到伊利汗国的尊重和优待。⑨中亚库布拉维教团的成员赛义德·丁·哈姆雅在呼罗珊的巴赫拉巴德建立了一座哈纳卡。他死后,这座哈纳卡由他的儿子撒都鲁丁·易卜剌金指导。这位谢赫大部分时间在合赞汗身边。合赞汗经常请他告诉伊斯兰教的情况,询问、研讨伊斯兰教的奥妙和本质。⑩如前所述,合赞汗正是在这位谢赫面前信仰了伊斯兰教。 合赞汗的皈依也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十三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伊利汗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人口锐减,土地被废弃,城市被弃置。有些地区荒废达十分之九。(11)游牧部落的抢劫,急使们的强征强取、地方长官借承包税收漫无节制地勒索造成了中央政府收入的急剧降低,而中央政府为提高收入又格外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结果农民起义不断。为了挽救经济危机,制止蒙古游牧军事贵族的分离活动,合赞汗需要联合本地的(伊朗和阿塞拜疆等地)官僚贵族、宗教首领来共同克服危机。他需要恢复城市的经济生活,因为城市的富庶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他需要恢复农村中的定耕农业,因为这会提供稳定的赋税收入。也就是说,合赞汗需要被征服地区居民各阶层的支持。而要把各阶层团结在一起需要靠共同的信仰即伊斯兰教。这就意味着合赞汗为首的蒙古人不得不信仰伊斯兰教,从而获得他们所急需的大量的同盟者。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