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孙中山和南京临时政府为财政困难逼倒 一个政权要运作,必须要有足够的经费;一个军事战役的发动,也必须要有足够的军饷和武器。这个问题不解决,任何英雄都无法在政治舞台上导演出有声有色的活剧来。不幸的是,孙中山和南京临时政府就碰到了这个问题。 在孙中山归国之前,南北和谈即在进行。孙中山归国后,虽然同意继续进行和谈,以便兵不血刃地光复全国,但在和议过程中,他越来越多地倾向于直捣北京,以战争解决问题。1912年1月12日,孙中山对日本记者称:“今后两个月内能否得到二千万日元,是件大事,胜负的关键是资金问题。”(注:1912年1月2日《东京朝日新闻》。)同月26日,孙中山致电陈炯明等称:“和议难恃,战端将开,胜负之机,操于借款。”(注:《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41—42页。)30日,孙中山又在向参议院报告北伐作战方略时称:“中央财政匮乏已极”,已命财政、陆军两部“会同筹划”(注:《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51页。)。南京临时政府在此前后进行的合办汉冶萍公司和轮船招商局借款谈判,本意都在于取得一笔经费,支持政府机构的运转,发放南京附近革命军队的军饷,同时也支持北伐。但是,借款却迟迟不能到手。合办汉冶萍公司之议遭到临时参议院和张謇、章太炎等人的强烈反对,以轮船招商局为抵押的借款谈判也困难重重。2月初,孙中山、黄兴不得不转而以租让满洲为条件,要求日方紧急提供1千万元借款。孙中山当时的计划是,一面与袁世凯议和,一面筹措军费,策划再举,“以武力扫除北京势力”,“继续排袁”,“消除南北之异端,斩断他日内乱祸根,树立完全之共和政体”(注:森恪致益田孝函,三井文库藏。)。但是,这一谈判,也由于日本陆军大臣石本新六的反对,没有成功(注:参见拙作《孙中山与租让满洲问题》,《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6期,收入拙着《寻求历史的谜底——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人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又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版。)。其后,孙中山又企图以全国赋税为担保,向华俄道胜银行借款150万英镑,也未获结果(注:参见拙作《华俄道胜银行借款案与南京临时政府危机》,《浙江学刊》1988年第4期,收入拙着《寻求历史的谜底——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人物》。)。这一时期,南京临时政府进行过的其他一些谈判,除与日本大仓洋行进行的“苏路借款”谈判,获得300万元外,其他均告失败;孙中山委托日人设立中央银行的计划也中途取消(注:参见李廷江《日本财界与辛亥革命》,第212—224页。)。 由于缺乏经费,南京临时政府时刻面临着军队解散、政府崩溃的危险。正如孙中山在《复章太炎函》中所称:“先生等盖未知南京军队之现状也。每日到陆军部取饷者数十起,军事用票,非不可行,而现金太少,无以转换;虽强迫市人,亦复无益。年内(按指旧历年关——笔者)无巨宗之收入,将且立踣。”(注:《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85页。)既然连维持南京临时政府及其近畿部队的必需经费都难以保证,遑论北伐及其他。 南京临时政府经费艰窘,以及军事、政治活动受制于财政的状况,有些在华的外国人当时就看得很清楚。1月19日,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致格雷爵士函称:“伍廷芳已向英王驻上海总领事承认,到1月底以后,革命派无钱支付军饷,所以他们很想使那些事情立即获得一项结果。”(注:《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下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83、454页。)次日,英国驻南京领事伟晋颂向朱尔典报告说:“(南京临时政府)可供行政管理的税收甚至不够支付各部总长的薪金。”(注:《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下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83、454页。)另一个英国人则在备忘录中写道:“革命派首领们进行军事的和政治的斗争的主要困难是款项问题。”(注:《黑德爵士的备忘录》,《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下册,第466页。)上述云云,都是事实。 2月11日凌晨1时55分,孙中山通过森恪,向日本方面紧急重申,在10天内提供1000万元借款(注:《森恪致益田考电》,井上馨文书。)。同日,孙中山致电谭人凤云:“目下筹集军费,最为第一要着。”(注:《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81页。)可见,他这时还是准备打仗的。但是,森恪发电后,始终没有回音。至此,孙中山对短期内获得借款已经绝望,不得不接受和议。2月12日,清政府宣布溥仪退位,授权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同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其后,陆续演出了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和孙中山辞职务等话剧,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遂为袁世凯篡夺。 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固然反映出革命党人对袁的本质认识不足,希图取得廉价的胜利,但是,其主要原因则在于他们无力支付为争取彻底胜利所必需的代价。俗语云:“一钱逼倒英雄汉”,孙中山和南京临时政府主要是被经费问题逼倒的。当人们了解了孙中山为解决南京政府财政危机所做的种种努力之后,就会认识到,过去流行的某些关于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说法,或是浮泛笼统的政治分析,或是对当时历史知之不多的皮相之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