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J.Martin:Feudalism to Capitalism-Peasant and Landlordin English Agrarian Development,香港1983年版,第17-26页。 (31)E.A.Kosminsky:Studies in the Agrarian History of England in the Thirteenth Century,牛津1956年版,第261、265-267页。 (32)R.Tony:The Agrarian Problem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伦敦1912年版,第212页。 (33)E.King,前引书,第54页。 (34)陶内:前引书,第210-211页。 (35)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第77页。 (36)即使商品生产,也不一定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如供应国际市场的东欧大地产农奴制生产和近代美洲的种植园经济。所以,生产者的身分始终是关系到生产性质的重要因素。 (37)钱泳:《履园丛话》卷七,“臆论种田”。 (38)资料来源见《英国皇家亚洲学会中国分会会报》卷23,1889年,上海,雇工经营的平均亏损值系笔者据数据推出。 (39)关于“个人力量”内涵的具体论述,参见侯建新《现代化第一基石》第22-34页。 (40)参见赵文洪《十年艰辛求真知--评<现代化第一基石>》,《世界历史1992年第2期。 (41)施脱壳克马尔:《16世纪英国简史》,中文版第44页。 (42)参见侯建新《个人的发展与英国农村阶级结构变迁》,《世界历史》1989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