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民主革命派并非中国无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其宇宙观也并非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而是民生史观。所以,他们在传播社会主义学说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主要有: (一)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并不科学。在孙中山他们看来,“社会主义”仅仅是一个经济方面的概念:“社会主义的范围,是研究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问题。就是研究人民生计问题。”〔43〕事实是,社会主义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方面的概念,而且在政治上、思想文化上都有相应的要求。其政治上要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文化上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倡集体主义、同心同德、无私奉献。 (二)他们主观上反对在中国实行马克思主义。民主革命派虽然在20世纪初期介绍与宣传过马克思主义,但其主要目的还在于从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汲取营养以为他们在中国进行“社会革命”提供帮助。朱执信就曾明确地指出:他们介绍马克思等人的学说,目的是:“所期者。数子之学说行略,溥遍于吾国人士脑中,则庶几于社会革命犹有所资也。”〔44〕由于阶级局限、宇宙观的制约,民主革命派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过程中必然主观上反对在中国推行这种主义。五四时期胡汉民就明确表示:“拿欧洲近代社会主义的主张,也不能完全适合于中国。”〔45〕他们尤其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孙中山晚年公开指出:“在中国实业尚未发达的时候,马克思的阶级战争、无产专制便用不着。”〔46〕 (三)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一些观点有所误解。民主革命派并没有系统认真地研究过马克思主义学说,因而对其中一些观点产生错误的理解。如,孙中山认为,马克思只注意到世界的物质性,“人类行为都是由物质的境遇所决定,故人类文明史,只可说是随物质境遇的变迁史”〔47〕。胡汉民五四时期也说“马克思一派人”,“看重了物质的生活,就不大理精神的生活”〔48〕。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 (四)他们还将无政府主义当成共产主义来加以宣传与追求。20世纪初期,无政府主义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市场。而中国民主革命派受了这股思潮的影响。结果,他们不仅赞赏无政府主义,而且将无政府主义和共产主义混同起来,当成理想社会来加以宣传与追求。如。孙中山1912年10月在上海中国社会党的演说中指出:“共产主义本为社会主义之上乘”,而“无政府府主义又属于共产社会主义者也”〔49〕。宋教仁1911年8月13日在《民立报》上也提到:“果主张真正之社会主义而欲实行之者,则非力持无治主义或共产主义不为功。”〔50〕 20世纪初期,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派传播社会主义学说,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甚至世界产生了一定的积极的、进步的社会作用。虽然他们所传播的社会主义学说存在种种不足之处,但这与他们当时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相比,却是次要的。研究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派传播社会主义学说这一历史课题,有助于人们从一个侧面了解,这批民主主义革命者当时曾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与发展,并给后人留下可贵的启示,即人们应该与时俱进。“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有益于民族与社会的人! 注释: 〔1〕《胡汉民自传》,《近代史资料》(北京)1981年第2期,第13页。 〔2〕〔8〕〔10〕〔15〕〔16〕〔17〕〔18〕〔28〕〔32〕〔33〕〔34〕〔37〕〔49〕《孙中山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1982年7月第1版,第507、339、506、323、510、58、158、518、508、517、508、322、508页。 〔3〕参阅陶季邑:《辛亥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社会主义思想新论》,《求索》1993年第4期,第109-110页。 〔4〕〔5〕〔13〕〔14〕〔25〕〔27〕〔29〕〔30〕《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8月第1版,第228、273、574、580、273、273、273、329页。 〔6〕〔9〕〔31〕〔44〕《朱执信集》上集,中华书局1979年1月第1版,第55-57、55、44、10页。 〔7〕北京《东方时报》社论,见《孙中山先生译论集》,广州中国国民书局十四年版。 〔11〕参阅陶季邑:《五四时期国民党理论家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第1期,第85-88页。 〔12〕〔20〕〔21〕〔36〕〔43〕〔46〕〔47〕《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4月第1版,第363-364、112、355、391、359、392、363页。 〔19〕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下册,第849页。 〔22〕〔23〕《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7年5月第3版,第648、661页。 〔24〕本人这里并没有研究孙中山民主革命派的社会主义思想的性质。本人认为五四以前其性质是“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而五四以后尤其是国共合作时期其性质基本上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见陶季邑《论早期国民党人的社会主义思想》,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1版,第240页)。 〔26〕胡汉民:《告非难民生主义者》,《民报》第12号第58页。 〔35〕秦孝仪编:《国父思想学说精义录》,台北正中书局1976年第1版,第399页。 〔38〕《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1985年3月第1版,第398页。 〔39〕〔40〕〔41〕〔42〕高放、张泽森、曹德成主编:《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文献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第619-621、638-641、678-680、787页。 〔45〕〔48〕胡汉民:《孟子与社会主义》,《建设》第一卷第1号,第157、159页 〔50〕陈旭麓主编:《宋教仁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3月第1版,第288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