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汉代豪强经济的历史地位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杨一民 参加讨论

豪强大土地所有制经济是汉代社会一种令人瞩目的重要经济结构,它是由战国时六国没落贵族后裔(即关东豪族)、新兴军功食封贵族和工商奴隶主等构成的。西汉前期,它是汉代奴隶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后期到东汉,随着新生产力的出现,它又成为先进生产关系萌芽的代表,推动着奴隶制母腹中的封建生产关系走向成熟。目前史学界对此看法还不尽一致,主要原因是对两汉社会性质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从社会生产力入手,结合生产关系,对豪强经济在汉代社会的历史地位作一些探讨,以求正于史学界同志。
    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的变革,从来都不可能离开生产力而单独行进,人类历史上生产关系的每一次变革,都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汉代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是农业,土地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主要方面。就具体形式而论,当时主要存在着汉王朝国家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小块土地所有制和豪强大土地所有制三种。这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之间的力量对比有一个彼此消长的过程。国家土地所有制及其控制下的自耕农小块土地所有制有一个由盛而衰的过程,豪强大土地所有制则有一个由弱到强的变化。这个变化过程的基础,正是生产力的进步。
    生产力进步的标志是生产工具的变革。在汉代农业生产中,生产工具是否发生过重大的变革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畜力与铁工具之间的联系程度上谈起。
    我国古代农业中使用马耕和牛耕,大约从殷周时期就开始了,在甲骨文、金文中可以找到这类例证。春秋战国之际,铁器普遍地使用于农业。可是,畜力与铁器之间的联系却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战国时期,铁器与畜力间的联系并不紧密。从地下出土的战国时期大量铁工具看,铲、锄、、镰、锸等手工操作工具居于绝大多数。至一九八○年止,手工工具出土点有近四十处之多;犁铧出土却较少,仅见七、八处。即使在同时出土多种工具的同一墓葬中,犁铧数量也比手工工具少得多(注:雷从云:《战国铁工具的考古发现及其意义》,《考古》一九八○年第三期。)。从犁铧的质量来看,我国农史工作者根据河北易县燕下都、河南辉县固围村等地出土战国犁铧分析,认为战国犁铧角度很大(约一百二十度左右),形制太轻,夹木双叶张度很小,经不住牛拉,亦不易破土划沟(注:方壮猷:《战国以来中国步犁发展问题试探》,《考古》一九六四年第七期。)。人们使用这种小犁铧,可用也可不用畜力作为动力。可见,战国铁器还处在铁工具的幼年时期,它与铜木石并用时期的未耜差距不大,原始性较强。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广泛运用的主要是铁制手工工具,即使运用小犁铧,与畜力的联系也不紧密。
    到西汉,铁工具的使用较为普遍了。至一九六六年前,西汉铁器出土点已达六十余处,东汉已达一百多处。其中,手工工具虽然仍居于多数,但犁铧出土的数量比例已比战国时期大为增加。战国时那种小犁铧仍时有出土,但值得注意的是,西汉时期出现了前所未见的巨型犁铧和意义十分深远的大型犁铧。巨型犁铧,在辽宁辽阳三道壕、河北石家庄、山东滕县、福建崇安等地均有出土。它不是耕地做垄用,而是水利工程开沟作渠用的(注:张振新:《汉代的牛耕》,《文物》一九七七年第八期。)。从时代上说,它出现得比大型犁铧早些。大型犁铧,是指长宽都达二、三十厘米,并装有犁{K23B28.JPG}土的“{K23B27.JPG}”字形或“{K23B29.JPG}”字形大犁铧,铧头角度与小犁铧相比已减小,两刃内侧交接处向后延伸,重约七点五公斤以上。它出土于武帝以后的墓葬中。五、六十年代陕西许多县社出土过这种大型犁铧。这样的大铧,一条顶好的牛也拉不动,至少也需两头牛(注: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陕西省发现的汉代铁铧和{K23B28.JPG}土》,《文物》一九六六年第一期。)。《盐铁论》等文献材料中屡次提到“马耕”。据此我们认为,西汉时期,尤其是武帝以后,由于巨型犁铧和大型犁铧的出现,马耕和两头以上的牛耕已成为必不可少,它客观上为畜力和铁工具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牛耕的推广准备了条件。
    上述过程说明,从战国到西汉中期,生产工具的确发生过十分重要的变革。它的具体标志就是:从与畜力联系不甚紧密的手工工具、小犁铧,发展到与畜力联系极为紧密的大型犁铧;从可用可不用畜力发展为“二牛抬杠”。这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出现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春秋战国之际,以手工工具为主、小型犁铧为辅的铁工具开始普遍运用于农业,从而为战国秦汉时期以个体经营为特征的自耕农小块土地所有制经济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它既是由当时社会的主要生产劳动者--“井田”农民转化为“授田”农民的关键,也是秦汉时期自耕农经济能够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趋于兴盛的重要契机。七国变法中的最成功者--商鞅变法,就是适应已经进步了的社会生产力,积极扶植小农经济,在打破以井田制为基础的氏族家庭公社基础上,重新组织以什伍制为主要特征的、地缘与血缘关系相结合的农村公社组织的结果。它以军功爵制为中介,建立了专制主义政权直接统治村社小农的国家奴隶制,并以“收孥”制的方式发展债务奴隶制。随着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一帝国的相继建立,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军功贵族奴隶制生产关系一步步发展起来。可是,西汉武帝以后,一旦出现了更先进的生产工具--与“二牛抬杠”结合配套的大型犁铧,自耕农经济就变得与之不相适应了,汉王朝专制主义国家奴隶制统治和债奴制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相反,一种能够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生产关系的萌芽--汉代豪强大土地所有制经济却乘机崛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